生命的声响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23:16 被阅读0次

        《小书包》听课心得

          文字:丹老师

          王崧舟老师谈到:语文教学就是一个不断还原的过程。从生活到语言、从生命到语言,这是一个“命名”的过程,;从语言回到生活、从语言回到生命,这就是“还原”。

          彭彬荣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小书包》,让我深思良久。我想谈一下给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1. 汉字还原生活

          《小书包》这节课中,课题上的“书包”二字是需要书写的生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众说纷纭,将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一分享,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

          令我惊喜的是彭老师出示了一句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下方附有一阶一阶的台阶。疑惑之余,彭老师引导学生:这个“书”字是不是跟这个台阶一样,似乎是在一级一级的呢?巧妙地将“书”字的书写指导环节展开了。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环节中,也对“书”字有了深刻地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第一条目标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相信在彭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一定会写好中国字。

          2. 策略靶向学龄

          靶向低年级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逐渐向规范过渡,我们应该做的是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习,力求识用结合。

          彭老师的这节课中,在充分尊重学生学龄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在练习说话环节:你的书包里面有什么?并根据“我的小书包里有  ,有  ,还有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小书包的实际情况,展示自己的说话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并及时指导学生把句子说规范,说完整。

          低学段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是首先要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老师也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彭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给予的评价多元化,一番其乐融融的情景。

          3. 感悟回归生命

          作为生活、生命符号的语言,你在学习它、掌握它、顺应它、同化它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还原的过程。你的“还原”越真切、越生动、越细致、越深入,那么,你的语文学习就越能进入积极的状态。

          整节课,看到了学生向上的生命状态,高高举起的小手,收放自如的展示,满面微笑的对话,无不让人感到舒服。

        《小书包》这篇识字课,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认会写会生字的同时,对低年级学段孩子的“习惯养成”也是一道营养加餐。

          当展示生字卡片的孩子,一一领读,其他孩子举起实物,加深理解后,彭老师说:下面,我们边说,边把刚刚展示的文具整理到小书包里。看到孩子们边念叨着边收文具的过程,真为他们感到高兴,习惯就是在这些极其甚微的小事儿中显现出来。我感受到了生命状态的厚实。

          语文,一种抒写生命、实现生命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感性存在。是润物无声,是潜移默化,更是处处可思。还原生活,还原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声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aa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