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会继续使用滴滴出行!
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可能会被很多人骂,但我还是写了。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不想人云亦云。请耐心看完,再骂我。
最近,滴滴很忙,程维也很忙。忙着道歉,忙着接待检查小组,忙着下线顺风车,忙着关闭深夜服务,忙着筹备自建客服中心,忙着进行安全大整改。可这一切行动并没有让大家感觉到安心,反而还是充满了不信任,有些人甚至表示以后再也不用滴滴打车了。可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使用滴滴出行,不管是因为便利性还是安全性。

我住在离市中心15-20公里远的市郊,如果要去市中心办事,是非常麻烦的。这里的公交车一天只有3趟,而且时间非常不固定,很难等。作为普通打工仔,我也买不起小汽车,如果有急事只能选择打车。可是,市郊很难打得到出租车,只能使用滴滴打车。因为滴滴是硬性派单模式,只要把单派给滴滴司机,即便他离我有10公里远,也要过来接我,不然惩罚很严重。况且使用滴滴打车,成本要比正常出租车打表要便宜得多。

有时候在市中心玩的晚一点,想要回去的话,还是打不到出租车。可能是我长得太吓人,司机总是不愿意拉我回家,他说:“那个地方太偏了,晚上过去不安全,除非不打表,你加300元。”所以,我还是只能打滴滴,即便滴滴司机拉我的时候脸色不是很好,心不甘情不愿的,他们也不敢说什么,不然我会投诉他。投诉一旦被确认,对他而言,损失就会很大。

至于安全问题,滴滴确实有缺陷,客服是外包的,总是复读机一样得重复着:“已经加急,请您耐心等待”之类的话。司机的来源也是鱼龙混杂,除了真正想靠跑滴滴赚钱的,怀揣其他心思的也很多。可又有多少人,上出租车的时候会仔细留意司机所属的运营公司,出租车车牌号,和司机的工号?你能记住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号码和姓名?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及时将这些关键信息传递给朋友和警察?单凭“好害怕”、“救我”、“报警”这样的字眼是根本无法破案的。

可在滴滴上就不会有这种顾虑,订单里面详细地记录了司机的姓名、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关键的个人信息。根本不用费心去记住任何信息,只要你的家人、朋友有你的电话号码就可以通过滴滴的数据库查到,这名滴滴司机的所有信息了。哪怕是遇到了什么危险,我们也能快速地找到凶手。滴滴的存在,使得乘客和司机的隐私变得透明化,使得乘客出行变得可监控。

把本来难以监管的行业变得可以监管,风险可控,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代表着科技的进步,这一点滴滴是对的。网约车行业同样没错,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不然也不会出现,美团打车、高德打车、神州专车、滴答打车等一大批网约车平台。看到滴滴在网约车上得发展,任谁都会想要分一杯羹,就连马云、马化腾、也不例外。

可滴滴还是错了,它错在自身定位上。已经成功跻身网约车行业老大的滴滴,并不满足于网约车,希望能够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构建生态,于是涉足开始涉足外卖、支付等领域。这本无可厚非,可千不该,万不该滴滴想学探探、陌陌打造基于网约车的社交平台。滴滴虽然天生附带社交的基因,但这实在是非常的危险。

对滴滴来说,任何基于主要业务的扩展都需要三思而后行。商人向来追逐利益,可网约车行业的第一要务是安全,一旦缺乏安全保障,什么都免谈了。我想滴滴应该清楚的明白这一点,在未来加强安全方面的监管和整改,这样才能重新赢回市场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