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智慧集
王阳明《传习录》下185——一念良知,便是灵明之根基

王阳明《传习录》下185——一念良知,便是灵明之根基

作者: 无住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07:39 被阅读178次

185

原文直解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

【直解】正德十五年(一五二〇年),陈九川去赣州再次拜见先生,问,“近来用功时,虽然好像稍微知晓了要领,然而却难以达到一个平和愉悦的境界。”
先生说:“你只是在你的心上探寻天理,这正是所谓的‘理障(理论阻碍了正确的觉知)’。这里有个诀窍。”
陈九川说:“请问是什么诀窍?”
先生说:“只是致知。”
陈九川问:“如何致?”
先生说:“你那一点良知,就是你的根本准则。你意念指向之处,良知明辨是非,一点也不会被隐瞒。你只要不欺良知,踏踏实实地依着良知去做,善便能存,恶便会去,这里是何等的平和愉悦!这便是‘格物’的真正诀窍,‘致知’的实际功夫。如果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也是近年来,才体会的如此分明,刚开始还担心只依靠良知恐怕不够,细细体会后,发现没有任何欠缺疏漏。”

笔记

坚信良知,然后才能体会良知的妙用,千万不要被外在的理论给阻碍了。

相关文章

  • 王阳明《传习录》下185——一念良知,便是灵明之根基

    185 原文直解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

  • 一念之灵明是入圣真脉路

    王龙溪讲一念之灵明是入圣真脉路。“当下保此一念灵明便是学,以此触发感通便是教。随事不昧此一念灵明,谓之格物;不欺此...

  • 【《传习录》摘要4】王阳明的思想——致良知

    【《传习录》摘要4】王阳明的思想——致良知 王阳明曾言及:“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致良知的思想可以在...

  • 传习录

    【2020.11.17 周二 】 Day 182 *学习内容:《传习录~161》 下 主旨: 只是一念良知,彻头彻...

  • 悟道

    王阳明先生:“天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 证悟

    王阳明先生:“天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 心为君主

    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身、心、意、知、...

  • 受用心外无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这是王阳明先生《传习录》中所言。 连续一月,偶...

  • 《传习录》摘抄: 答顾东桥书(3)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

  • 传习录

    【2020.11.20 周五 】 Day 185 *学习内容:《传习录~164》 主旨: 循着良知发用流行,无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下185——一念良知,便是灵明之根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km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