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一文
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作者: 江村塘影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22:09 被阅读36次

小时候喜欢背诵古诗,诸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宋•邵雍),意思通俗易懂,巧妙运用数字,描写形象生动,一开始就给幼童易读易诵印象。尤其是李白杜甫的那些脍炙人口诗歌,至今琅琅上口吟诵。除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外,与其音韵和谐有很大关系。

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早些时候我在努力学习写作格律诗,一度迷茫。今天翻看了一些书籍,像《唐诗鉴赏大全》,又在网络里搜索有关资料,获益匪浅。当今诗人中也有写格律诗成功的,如

五律 《中秋有寄》平起入韵 平水韵 七阳

词/穆紫荆 (德国)

秋风草渐黄,岁月渡金阳。

执手红窗下,相分两不忘。

鱼欢新浪岸,燕喜故家墙。

执手天涯外,中秋共月光。

该诗平起平收,读起来琅琅上口。首联写景,秋风草黄点明了时令,一年岁月到此达到了顶峰(金阳)。颔联回忆过去相聚一刻多么幸福,离别那时更是历历在目。颈联借用比兴手法,鱼水承欢,燕歌雁舞,动物世界一派温馨。尾联情势直转直下,回到“执手天涯”的当下,只能千里共婵娟,一种惺惺相惜、一份柔情似水、一片痴心,横空出世,感情力透纸背,让人唏嘘。对于古体诗或近体诗,我心痒痒之而望洋兴叹。一直以来寻求突破,机会终于等来了。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认知:

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这种 “平水韵”(平水韵部)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规律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如

风  雨

(晚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这篇文章正像是这位饱经人世风雨摧残的一代才人,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前所唱出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要想学好作对联,要想学习古典诗词,那么就必须认识并熟悉《平水韵》。这是学习古典格律文学必须掌握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现代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而且不能转韵。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真正的殿堂的。古诗配古韵,古典又雅气,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格律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古韵对联与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先行者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

比如,我们知道“白”字为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

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相关文章

  • 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小时候喜欢背诵古诗,诸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宋•邵雍),意思通俗易懂,巧妙运用数字...

  • 今日流水

    一去二三里

  •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谁?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在小学的时候就熟悉了古...

  • 五岁半画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暑假小练笔 8

    暑假尾声的几句随想 一去二三里 小学语文第一篇课文,是首诗歌,“一去二三...

  • 一去二三里

    慢慢地,我家小姑娘也认识几个字了。英文比较容易,拼音文字,先会说再会写。二十六个字母会了以后,老师就教他们拼写三个...

  • 一去二三里

    人多多少少都是 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 当别人和自己差别太大时会感到生气, 过于相像又会觉得悲哀。 如此而已。 ...

  • 一去二三里

    我不是满腹乡愁的人我怀念的不仅仅是故乡而是心底最初的地方一切纯净如天籁 这是关于故乡,也关于旅行的故事。 当在城市...

  • 一去二三里

    仿佛进入一片虚空。 刹那间喧嚣沉寂。耳际是微微的风声,和深野吱吱的虫鸣。 头上是一汪蓝天。飞着的一只雄鹰,在天空打...

  • 一去二三里

    小时候,我曾问启蒙老师什么叫青葱岁月,老师不说话,那时的我便认定了他是不知道的,他银发满头,执拗古板,像极了鲁迅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一去二三里”说开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lh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