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别的一年。在这特别的一年中,我有了一个特别的决定——考研。工作3年后,似乎已经适应了工作节奏,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而过,是不是太平淡了。所以决定在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再来给自己一点挑战,希望在专业领域上能有更好的成长,希望自己能够更有底气的面对教育事业。本学期的时间很紧张,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被记下,现将本学期总结如下:
一、教育实践篇
第一次听到心智素养课,应该是在tfc,当时很好奇心智素养课到底什么样子的?心智素养课有哪些内容呢?心智素养课可以帮助学生那?带着种种的好奇我主动申请了心智素养课——解忧包。我想这个应该很适合我们六年级的孩子,面对升学的压力,他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满怀期待的开始了第一次心智素养课——认识压力。
压力很多同学其实都听过,但是压力怎么来的呢?压力但是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有没有压力?好像我们很少深究过。
一、面对压力,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孩子们你们理解的压力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让你做比喻,你会把压力比作什么样子呢? “有的孩子说压力像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 有的孩子说压力像弹簧——可以变大可以变小”“还有的孩子也说压力像火山——一旦积压的东西多了,就会爆发出来”。看来,小小年纪的他们,对于压力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二、压力在孩子们心中有着不同的情绪
随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火山喷发的样子,探究着火山喷发和压力的相似之处。原来我们心中的情绪就像火山下面的滚滚岩浆。当积压的太多,当状态不稳定的时候后,我们的压力就会像岩浆一样喷涌而出。而这些喷涌而出的压力和情绪可能就会伤害到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深爱的人。认识压力,面对压力,用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才能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
我让孩子们试试制作自己的“压力火山”,涂上自己想涂的颜色。“有的同学用灰色代表压力——压力让人的心情很糟糕” “有的同学用粉红色代表压力——我希望面对压力时,心情会更轻松一些”。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代表着不同的情绪~
三、原来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压力
你们有压力吗?你们的压力是什么呢?一起制作压力岩浆,把你的压力写上去吧。
小杨说: “每次考试以后爸爸总是说我”——面对繁重的学习,每个孩子多么想得到家人的认可,鼓励。每个孩子多想带着家长的支持在学习之路上披荆斩棘。
小罗说:“马上毕业了,舍不得同学,也很担心新学校的人际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力量很重要,它抚慰着孩子们受挫、难过、伤心时受伤的心灵。它陪伴着孩子们一起迎接着成长路上的新挑战。如何走进别人?如何收获真挚的友谊?这门学问,值得好好好修炼。
小刘说:“家庭纠纷总会迁怒于我”。原来小刘的爸爸喜欢喝酒,喝酒后就会打小刘,还会打小刘的妈妈。而家里人还责怪小刘,让小刘部要和喝酒的爸爸坐在一起,小刘内心难过而又无助。
小刘的分享让全班同学都听的特别认真。大家纷纷为小刘出谋划策。小龚说:“这属于家暴,可以报警,让警察把你爸爸抓起来”。“报警之后,我就没有爸爸了”。小刘的回答让大家听的特别心疼。原来小小的小刘,内心经历了这么多痛苦。孩子们勇敢的分享自己的压力岩浆。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每位同学各自不同的压力,我们更开始学会理解的每位同学的不同处境,小钟说到:“原来那些看似的乐天派,或许心里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我们每天都和孩子朝夕相处,可似乎从来没有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听听他们的故事~。
四、其实面对压力、释放压力的办法有很多~
“考试之前,你们有压力吗?这些压力来源于哪里?持续时间长吗?强度大吗?”
“家人、班主任、数学老师,自己的期望”从孩子的分享中,我们开始看到了有的压力来自于外部,有的压力源于内部,有的压力持续很长、有的压力大,有的压力小~
随后我们进行了三场情景表演,尝试着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景中他们用了什么办法应对这些压力呢?你还有其他的应对方法吗?”
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开启了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和家人交流、沟通;寻求家人的帮助;明确拒绝;找借口拒绝;妥协…”面对压力,孩子们的应对方法层出不穷孩子,不评价,无对错,孩子们的所有回答都值得被记录。
面对压力,孩子们开始学会不停思考,寻找不同的应对方法,其实只要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很多~
五、学会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次心智素养课,似乎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孩子内心深处的情绪与压力,一次体验活动,让我和孩子们心底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活动结束后,有不少同学私聊我,和我分享着他们之间的情绪变化。
小A同学私聊我说道:“小刘同学因为家庭纠纷,情绪低落,在微信群中,吐露出要自杀的倾向。“小潘同学,是一个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关爱和理解,每天晚上躲在被子里抹眼泪,天天处在崩溃边缘”
要不是听到小A同学的分享,我实在想不到这些平时在学校里笑呵呵的孩子都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内心有这么多低落的情绪。面对孩子们家庭的烦恼,我能做的就是沟通、陪伴、支持。我及时和班主任老师反映了学生的情绪并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实际情况,并让父母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对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关爱和问候,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里,我私下也孩子们沟通,并让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想办法解决,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老师一定竭尽全力的帮助你,支持你。
那天,我路过教室,看到小程趴在自己的课桌上闷闷不乐,我邀请小程来我办公室聊会天。原来小程的友情遇到了危机,小杨、小程、小郭、小龙、小黄原来都是玩的特别好的朋友,快乐的事情一起分享,难过的事情一起分担。但是最近小郭和小龙都和小杨玩的特别好,对于小程,他们显露出一丝不耐烦,似乎在刻意疏远小程。原本的5人团,现在只有小黄和小程玩了,小程感受到了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很难受。
听到这里的我,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有过类似的事情。我开始和小程共情,我努力的理解小程的心情,并和她分享自己所发生的类似事情。我告诉小程,友情这个东西不能勉强,在我们的人生中会因为兴趣爱好结交到很多朋友,有些因为兴趣爱好,生活圈子的变化,她就不能和你走在一起了,所以如果没有了共同语言,如果相处在一起很不舒服,那就不需要互相勉强。你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做好自己,在你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路上,你会找到那个和你携手同行的朋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小程点点头,慢慢释怀了自己心中的情绪,开开心心的回教室去了。不一会了,小程又回到办公室,主动问我:“老师,我还有一个困惑。小黄有一个朋友,前些天主动加我,和我聊天,然后就说喜欢我。我觉得很奇怪,我想删掉它,但是我又怕小黄生气。所以我很纠结,我是删还是不删?”
“你是怎么看待别人突然说喜欢你这件事的?” “老师,我觉得这个好假,我都不怎么认识他,他就说喜欢我”“面对一个虚假的人,你有没有必要为他的事伤神呢?”“没必要”“是呀,这么虚假的人,你想删就删,我想如果小黄是你的真朋友,也一定会支持你的”
一次心智素养课,似乎打开了我和孩子心底的那扇门,孩子们开始主动向我倾诉着内心的情绪,而我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陪伴他们、支持他们。
职业教育:
起初看到“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职业教育主题时,心中很纠结。想报名参加,但面对自己紧张的时间安排以及不太熟悉教育主题时有些担忧。不报名参加又害怕自己后悔。在万分纠结中,还是鼓起了勇气报名了职业教育这一主题,希望在这个陌生的领域,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碰撞不一样的思维火花,逼自己成长一回。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决定,我万分庆幸自己这个勇敢的决定,非常幸运能够遇到美丽、荔萍两个如此优秀的小伙伴,能和他们一起在这个主题中探索,成长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1.合作魅力无穷大
一开始说到合作其实没有太多期待,很害怕期待的合作变成以前以合作的形式孤军奋战。但是这次的合作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所想的职业教育更多的事给学生一种职业认同的情感,而美丽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她提出加入社会需求、未来趋势等思考。作为高中教师的荔萍则建议融入职业规划的环节,就这样在大家的不断碰撞下,我们的职业教育设计就变成了一个有故事,有感动,有深度,有思考,有未来,有畅想的让人期待满满的课程,这就是合作的魅力。
2.保持满满学习力
设计思路一出,大家分头行动,美丽不断的阅读书籍,查找资料,总是带给我们好点子,是我们的智慧源泉。荔萍也不停的搜集资料,并通过幕布等程序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过去,现在,未来的社会需求以及各类职业,行动力满满。每位小伙伴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成长,也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这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
何其有幸遇见你们~爱你们[爱心]
二、阅读
在曾经看过的一些教育案例的书籍中,似乎很多都注重方法的指导,通过展现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更加清楚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而这本书却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里面并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给大家参考,更多的是展现某个课堂片段,某个学生状况,书本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带给我们是更多的思考,面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有时候没有单纯的对错,只要向善的,或许我们都应该持一种尊重,理解的态度。
一、教育的可为与不可为
1.过早和过度的竞争阻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孩子会更多主动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主动通过他人的比较评价自己。过早的竞争会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感受和自我判断。为了避免失败,他们会主动选择忽略自己的感受,无条件的接受各种外在的标准,表现出令人不适的世故、老成、思维以及情感上的分裂。
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2.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教育应有之心,既从中体味到教育之局限,又看到教育之可能。
3.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当环境影响较小时,差异往往来自于遗传。当环境影响大时,遗传影响就小。随着年龄的增大,遗传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4.“教育应是对人的成全”。
5.教育是改变个体行为的后天过程,但这一切必须基于先天的潜能。
不要强迫一条鱼去爬树。
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安慰。
1.问题比答案更有力量。
“班上一个不擅长运动的孩子却很想参加运动会,是基于对同学的关爱让他去参加,还是基于班级荣誉感不让他参加?”与其班主任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而苦苦挣扎,不如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探讨,孩子们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声音️去倾听背后的想法,纵使最后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孩子们这一过程中所学会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往往比答案更加珍贵。在问题的思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同学的那份友善,对集体荣誉的那份守护。
记得曾经听张世宗老师说过“学习始于问题,终于答案”。当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时,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开始,思考问题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而答案的得出就表示思考的终止,学习的终止。在每次期末试卷讲解中,我们希望在一节课️把所有的题目都能讲一遍,特别害怕学生不知道答案,但实际上就算学生知道了所有的答案也不代表学习真正发生了,没有思考的答案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可以集中几个难点问题一起分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进而一起解决问题。至于哪些还没有解决的简单问题,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还不如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往往比答案更有力量。你的答案出现的晚点,学生的思考就会更多一点,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久一点,我们为何不多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力量。
2.仔细想想,孩子的问题不过是时间感的缺乏,自我节制的能力需要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慢慢提高。
面对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教师很容易陷入到斗争漩涡之中,牢牢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手。比如:面对一个上课喜欢乱摸乱动、开小差、屡教不改的孩子,老师总会为此感到心烦,想尽各种办法去惩罚孩子(罚抄,限制课间自由……)试图通过惩罚让孩子改掉自己的一切陋习,最终很有可能陷入恶性的权利斗争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做出体罚、打骂孩子等过激动行为,最终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有时候或许我们在处理孩子问题时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已经远远超过孩子的问题。
在处理孩子的各类问题时,我们不要陷入恶性循环,我们要学会从中抽离出来,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多想想他只是个孩子,不是一个成年人,他需要的是成长时间,我们要给予他时间,给予他犯错误的机会,给予他成长的机会,很多问题都会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增强而自然化解。我们要做的是以爱心,耐心去尊重,去理解孩子,守住我们教育的底线“不伤害”。
3.学习的过程就是“远离”自己而复回归于其自己。 ——牟宗三
远离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复回归于其自己就是找寻、发现、升华、确证、回归。受教育是被“曲”的过程,但是教师要尽力不回毁损,不让“曲”的过程对儿童造成太大的伤害。
三、谁要拾走影子,谁就拾起光芒
1.教育中的自觉自悟——故事的力量
说教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间接经验,孩子们体会不到,无法将间接经验感同身受的转化成直接经验。训斥是一种外在的压迫力,不管有没有道理孩子会不自觉的排斥,反抗。从而说教、训斥所能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而故事不一样,故事可以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产生共鸣感,从那些间接经验通过故事的形式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转化为自我的认知和情感,最终变成了学生主动的直接经验。
让我们尽力把简单直接带走指责意味的说教、训诫变成一种善意的谈话,没有羞辱扭曲的温和期待——故事里的他很像你吧,他与你有着相似的境遇和感受,他付出真诚的努力,他常会有些神奇的经历,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培训
四、教学
五、自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