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心理辅导话语 - 草稿

高考心理辅导话语 - 草稿

作者: 蔡耀华 | 来源:发表于2022-11-14 11:00 被阅读0次

    对于考生来讲,所有的心理困扰,归结到一点,就是心理上有“包袱”,也就是有负担,有压力。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有压力,关键是压力的大小和程度,以及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压力。

    奥妙就在于这应对的智慧。

    故事一般是以问答的方式展开的。这种对话的方式有助于考生的参与,而这种参与会非常有利于他们领悟故事的真谛。

    第一个故事:

    我:我想请问你,如果一个运动员参加跑步比赛。为了跑得快,他是应该穿得多呢?还是穿得少?

    考生:(常常是很意外的表情)当然应该穿得少了。

    我:说得很好,那你说如果有两个运动员比赛,一个穿着运动衣,短裤背心,一个穿着棉袄棉裤和棉鞋。而且穿棉鞋的运动衣还背着两块大石头,前面一块500斤,后面一块500斤,而且他一路跑还一路弯腰拣跑道上的小石头,砸自己的脑袋一下,然后放到自己的衣服口袋里。这两个人谁会跑得快呢?

    考生:(不假思索地)当然是那个穿得少的运动员了。

    我:你说得很对。那如果你看到一个运动员穿着棉袄,背着石头在跑,你会怎么评价他呢?

    考生:这个人好像不太正常,至少脑袋有问题。

    我:那如果这两个人中间有一个是你,你要迎接大考,希望取得好成绩,就像一个人跑步想取得好成绩一样。你觉得现在的你,更像其中的哪一个呢?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情绪困扰、焦虑的学生,他一般会说:我是那个穿棉袄背石头的。

    当他说完这句话,他往往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和他一起探讨他背的那些东西是什么,该如何放下的问题了。当然也有考生马上会接一句,我知道要放下,但是我放不下。其实,他即使这样说,他也未必真切地知道自己背着的是什么,也就更谈不上如何放下了。

    传说有一种昆虫,它的习性是捡到什么都背到背上。于是,不停地走,也不停地捡,还不停地背,背到最后,它往往就会让背上的东西压得不能动弹。但是,一旦有人帮它把背上的东西弄掉,它接下来还是依然如故地走一路,捡一路,背一路。我们的考生,或者说生活中的人,不少就很像这种昆虫。但是,如果背了那么多,又怎么能走得动呢?

    我们只要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放下、轻装是关键就可以了。

    第二个故事:

    我会很意外地问考生,打过架吗?

    考生回答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打过,一种是没有打过。

    对于没有打过架的孩子,我会说,没有打过,总看过吧。或者没有在现实生活里看到过,在电影电视或者游戏里总看到过吧。

    这样一般就会得到考生肯定的回答了。

    然后继续:

    我:比如说一个女生打架,常采用的方式是挠人。那你说一般是一只手挠呢,还是两只手挠。

    考生:当然得两只手了。或者一只手挠,一只手抓对方的头发。(这是比较有经验的)

    我:那你见过一个女生打架,在打别人之前,先挠自己五下,然后去挠对方的情况吗?而且她是一只手挠自己,一只手挠别人,挠自己两下,挠别人一下。

    考生:(觉得很有意思地笑)会有这样的人吗?这不是有病吗?

    我:那你觉得你是不是有点像这个女生呢?

    考生:……

    我:你看,你现在要面临大考,每天都会遇到挑战。你在面对困难、挫折、挑战的时候,是先想如何去战胜它,积极地思考对策呢?还是遇到问题,先上火、着急、闹心、担心呢?或者即使没有遇到问题,只要想起问题,就会着急、担心呢?这就像是去打架,还没把别人打得怎么样,自己已经把自己挠得满脸是花。这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吗?

    比如你遇到错题,是先非常高兴,然后平静地分析错的原因,快乐地去改错呢?还是先着急、自责、无奈:怎么又错了?然后非常沉重地去改错呢?

    这时候,考生往往也会有顿悟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自我伤害,是怎样进行自我伤害的,会不会有不伤害自己又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办法在哪里?

    我们还会特别指出,不良情绪,就是一种最大的自我伤害。因为情绪对人能量的消耗,是80%。人没有累死的,有窝囊死的;脑袋没有累坏的,有窝囊坏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过于强烈的情绪对人的心智活动有不良影响。人的情绪虽然主要受皮层下中枢支配,但是当这一部分活动过强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等将受到抑制,使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国外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个大学生个别地进入实验室,该室有四个门,其中三个门是锁住的,只有一个门可以打开,实际上只要按顺序将各个门试一下,便能很快找到出路。但当实验者用冷水、电击、强光、大声等强烈刺激同时加之于受试者,使之趋于紧张状态时,好几个被试者呈现慌乱现象,不知道按顺序找出路,四面乱跑,已经试过是被锁住的门,会重复地去尝试,显然是给弄糊涂了。我们在不良情绪下出现的一些反应:会的题做不出来了;大脑一片空白;重复出现错误等,就是这个道理。

    研究还发现,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会导致人的身心出现不良反应。当人在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愤怒、痛苦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是正常现象,当情绪反应终了时,生理方面又将恢复平静。通常此类变化为时短暂,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久而久之,就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躯体疾病。

    有学者曾对五百多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在经历一系列紧张事件后,各种疾病都有所增加。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这些病人因为长期陷于某种情绪状态,对那种紧张心情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症状上,而不觉得它和情绪有关了。

    高考心理辅导,实际上就是指导考生做一些心理方面的调节,促进他们思考,给他们一些方法和建议。让他们意识到不良心理活动的危害,帮他们找到情绪困扰的真实原因,然后因势利导地指导他们如何采取合理的行动。

    行动是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突破困境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却仍然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呢?

    我却会反过来问他:你说是为什么呢?

    他思索了一下,一般会有领悟:难道是我的问题?

    我会确定地告诉他:当然是你的问题。你想如果你划一条船,努力想到达彼岸,但是费了半天劲,却没有到达。可能的原因就是:要么你方向反了;要么你没有划到水,在空比划;要么这个彼岸太遥远(考生中的确有一些目标定得太高的情况)。总之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调整。如果不调整,彼岸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我最推崇的一句话是:在改变世界、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

    而且我们是在为成功而改变,为进步而改变,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对于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用新的方式去行动的同学,我会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

    我会对考生讲:如果你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你诊断之后,告诉你去打针。你说针我不打,太疼。大夫说那吃药吧。你说药我也不吃,太苦。然后你逼着医生,一定要治好你,要不然就杀了他。大夫会怎么说?大夫会说,你不用杀我,我还是自己跳楼吧。

    讳疾忌医,这个病就没治了。对于考生来说,其实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有理想的结果。

    有一位考生,离高考还有四个多月的时候来找我,他来跟我探讨的问题主要不是高考,而是同学关系。当然也跟高考有关,因为他与同学之间闹出了很多矛盾,导致心烦意乱,想起来就闹心,以至于不愿意见同学,后来发展到不愿意去学校。他在和我说的时候,大量地说到他们同学让他看不惯的地方,而且表现得非常气愤,说说就气呼呼地说不下去了。

    我问他:没有考虑放下同学关系吗?不去想这些。

    他不假思索地说:那怎么可能呢?

    的确,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而且这个年龄正是很重视也很依赖同数人友谊的时候。我也很理解。

    但眼下不是要高考吗?

    他跟我说以前他的人缘很好,有很多朋友,大家也很融洽,谁知进入高三之后同学之间反而问题越来越多。他为此很苦恼,但又束手无措,眼看成绩也受到影响。

    如果有经验的朋友可以看出,他的问题是因为临近高考,心理烦躁,所以看同学不顺眼的就越来越多。

    我见劝他没有效果,又不能直接说透,只好换个方式:我理解你的感受,也的确认为同学关系很重要。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高考录取的时候,大学会到你们班级来搞民意测验吗?看看你的人缘如何?人缘好就录取你,人缘不好就不要你了?

    他回答:那不会。

    我接着说:我知道同学惹你,不理解你,让你很不开心。但是你有办法让同学都听你的话吗?你跟大家说,我要高考了,谁也不要惹我。你们同学这个年龄,父母的话都不一定听,能听你的吗?

    他回答:好像不能。

    我又说:即使你们同学关系好,到高考录取的时候,如果你差几分,你的好朋友能分给你几分吗?

    他回答;那是不可能的。

    我看火候已到,就跟他摊牌:既然你也改变不了他们,而且高考录取也不考察人际关系,并且到了大学,你现在的同学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可能与你在同班,你觉得同学关系在现阶段还重要吗?

    他领悟道:你说得有道理,有样子是我自己把这个问题看重了。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现在发现想得有点偏了。

    我接着趁热打铁:现在离高考只有四个月了,其实你唯一的任务是捞分。有利于捞分的事情多想多做,不利于捞分的事情少想少做,或者干脆放在高考以后想。这样不是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投放到主要的任务上了吗?

    我又嘱咐他:高中班级就是个江湖呀,希望你尽早“退出江湖,金盆洗手”。

    从此,这位同学放下了与同学的纠缠,放下了“江湖恩怨”,开始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捞分”之中。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通过心理辅导,帮助考生领悟,促进他们进行反思和调整,使他们找到了新的角度和方向,他们的困扰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考生的周边环境要做系统优化

    中考、高考,说起来是考生的事情,但实际上围绕中高考,有一大群人在跟着忙活,跟着着急上火。学校着急,社会关注,当然其中最直接的是考生的老师和家长。

    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很多考生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实际上是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老师急于出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出业绩;家长急于出成绩,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的前途,隐含的内在原因很可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落,为了不知道什么的原因,盲目去跟别人攀比。但无论是老师家长着急上火的心情,还是急躁的态度和心事重重的表情,都对考生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所有的压力最后都得由考生来承担。

    后、折磨自己来得有价值。至少做了,即使进展不大,却也是在进展的,而想呢?除了把脑袋想大、想晕,不会有其他好结果。

    我会经常与那些想得很多,甚至停不下来的考生,开个善意的玩笑。我说如果靠“想”能够想出一个中考、高考的理想结果的话,初三、高三就不应该是现在的办学方法。而是当每个考生进入初三、高三的时候,就给大家发一个沙发、一条毛巾被,大家到学校就躺在那里想。想什么呢?我考不好怎么办呢?别人超过我怎么办呢?我能不能考上重点呀?考不上不就完了吗?考不上别人会怎么看我呢?哎呀,那真是太可怕了!还有他为什么不理我呢?我们吵架了,该怎么办呢?我喜欢她,她喜欢吗?等等。

    自然,这样的做法除了自我折磨,没有一点正面效果,但我们很多考生,恰恰每天脑袋里都会盘旋着这些想法。

    所以,我们这个部分的策略都是围绕着“做”来展开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是需要思考的,比如题怎么去解答,单词怎么去理解,都会涉及想,我们把解决问题,思考如何行动的这个想,归在了做的范畴之内,以免读者混淆。

    神奇的“1124系统整合提分法”模型

    我在长期的中高考心理辅导工作实践中,总结了无数考生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中高考心理辅导操作模型,也称“1124系统整合提分法”。这是一个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操作,凸现实用的考生心理调节策略体系。之所以用1124系统整合来命名,是因为这个体系包含了四个相互具有有机联系的部分,并且有机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对考生提升成绩发挥作用。

    我们也可以形象地用一架飞机来表述这个模型。

    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个“1”。他的主题词是“放”。

    放,即放下。如果说一架飞机要飞得高、飞得快、飞得久、飞得远,还要省油,就需要少一些负荷。那么,考生如果是一架引航待发的飞机,它想飞得理想,放下一切不利于飞翔的负荷,就是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放,虽然说得简单,却是一个大课题。关键是要搞清楚放下什么,然后是怎样去放下。

    第二部分,即第二个“1”。它的主题词是“拣”。

    拣,即拣分。如果说是一架飞机的话,它要飞得好,无论它飞多远,方向首先要正确,目的地要明确。拣分,就是突出重点,不偏离方向,直达目标。中考高考目的具体讲就是提高分数,也就是多捞分。一切都是分上见分晓的。很多考生往往认为中高考的目标就是考上某某学校。这类目标虽然明确,但不具备操作性,还很容易增加压力和负担,使自己总徘徊在思虑考上还是考不上之间,徒生许多烦恼,却并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结果。而捞分则是一个开放的方向,能多捞就不要少捞,是可以看得见的进展,既容易确定又好衡量。那怎么捞分呢?就要像“拣苹果”那样,拣到自己筐里才是自己的。在中考高考期间,可能会有很多事困扰着我们,但“拣苹果” 捞分,却应该是每个考生毫不动摇的任务和目标。

    第三部分,即那个“2”。它的主题词是“抓”。

    抓,即抓关键。这里的2是指两个“抓”。如果说是飞机的话,这两抓,就像是飞机的两个翅膀,两翼齐飞,才可以鹏程万里。

    这“两抓”抓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抓关键。中高考复习阶段什么是关键呢?可能有很多因素,但因素越多,重点就难以突出了。越简单才能越明了,就越好操作。我们先在这里简单地说,所谓复习的关键,就是抓住学习中出现的“不会”和“不对”的。这两大部分抓好了,就基本可以实现每天捞一分的目的。抓住了学习中“不会”和“不对”的,把它们变成“会的”和“对的”,这种进步就是实实在在的。很多考生可能会质疑我们短期提分的可能性,实际每天提分,就是通过每天的“两抓”来实现的。

    第四部分,即那个“4”。它的主题词是“要”。

    要,即要落实。这里的4是指要在四个环节上强调落实,具体讲就是4个词,8个字,即“细听、多练、勤问、常思”,我把它们誉为状元的“四大秘诀”,实际上是指学习的四大环节。细听解决知识摄取即输入的问题,是学懂;多练解决能力形成的问题,是会做;勤问解决遗漏和短板的问题,是补缺:常思解决整合和优化的问题,是巩固和提升。如果继续讲整个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架飞机的话,“四要”实际上有点像这架飞机的发动机和燃油,为飞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124系统整合提分法”,概括起来,就是“一放,一拣,两抓,四要”,考生只要做到了做好了这个“1124”,也就是说我们按照这个“1124系统整合提分法”去做,就可以全面优化自己的复习迎考各个要素,从而达到自我迎考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提升。管理上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要素做到了持续的优化,成绩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这四部分内容是层层递进,互为联系的,彼此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如果“放”没有解决,其他的环节都抓不好,因为负荷太多,你让他去行动是根本不可能的。许多考生会说我知道要好好学,但就是学不进去,常常就是因为背负了太多的东西。所以放下才能行动。

    但是放下之后,就面临着以怎样的心态去行动,所以“拣”就成了关键,可能考前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就是捞分。明确练的重要性了,如何去拣,又凸现出来了,那就是用“两抓”去落实拣分。而要真正落实“两抓”,后面的“四要”是保障。有“四要”做保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心理辅导话语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rf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