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儿子的奇葩母亲
大家都知道网络流行语“坑爹”,此词含义广泛,其中就有在团队协作中被“出卖”或“戏耍”的含义。这里所要说的,是家庭成员中母亲坑儿子的故事。
《左传》开篇第一战中讲的是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之间的争斗,而矛盾的起因在于他们的母亲武姜。武姜是郑武公的妻子,因为在生大儿子的时候难产,使她受到了惊吓,所以厌恶大儿子,取名寤生,却偏爱小儿子共叔段。武公在世时,她就多次请求丈夫废掉大儿子的太子之位,立小儿子。这种废长立幼的无理要求,不合当时礼制,武公没答应她。父亲去世后,庄公即位,武姜还不死心,她为小儿子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地,制在今河南虎牢关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庄公不愿意给弟弟。武姜又要求把京邑给共叔段,庄公答应了。共叔段想要夺兄长之权,于是在京邑招兵买马,扩展势力,号称“京城太叔”。他的目的在于趁势偷袭郑国国都,并且让母亲武姜做内应,为自己打开城门,方便进攻。而这一切,都逃不过庄公的眼睛。他在鄢陵一地打败弟弟,迫使其逃亡他国,而出卖自己的武姜则被置于城颍。庄公发誓生前再也不要和母亲相见,可见他的愤怒,后来有颍考叔从中周旋,母子关系才恢复。这场兄弟之间的争斗,母亲的偏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作为一个母亲,本该一碗水端平,平等爱护两个儿子,而她却宠爱幼子,讨厌长子,偏狭自私,由于她个人的爱好喜恶使得一家人骨肉分离,兄弟阋墙。如果她能为大儿子着想,阻止小儿子的冒险行为,一家人其乐融融,和睦相处,有何不可?母亲的一己之私,使得儿子掌管的国家内部发生动乱,武姜是坑儿子的一个典型母亲。
第二个母亲是萧同叔子,她是齐顷公的母亲。由于她的一笑,引发齐晋两国战争,结果齐顷公差点被晋国人擒拿,甚至杀掉,这个后果的确很严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缘于一次外交访问。晋、卫、曹三个国家同时派大臣出使齐国,这三个外交使者身体都有点残疾。晋国的外交使臣郤克,有一只眼睛是瞎的;卫国的孙良夫是个瘸腿,曹国的大臣有点驼背,他们拜见齐顷公的时候,萧同叔子就在帷幕后边观看,看到这些使臣由于生理缺陷而行动不便的样子,她就在幕后大笑。这种不尊重人的嘲笑声传入了来访者的耳中,他们非常生气,相互商量:“不报此仇,不渡黄河。”郤克回国后,联合曹、卫两国,带军攻打齐国,齐顷公战败。齐人向晋国求和时,晋人要求以国君的母亲萧同叔子作为人质才肯讲和。要不是晋国人以送国母到异国受辱为“不孝”来辩解,萧同叔子沦为阶下囚的结局可想而知。作为国君之母,身份高贵,要识大体,顾大局,如果对自己儿子的政事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但最起码不要帮倒忙,带来后患。萧同叔子没有做到这些,自己几乎沦为人质,给儿子、给齐国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她的失败之处,也招致后人的讥笑。由此看来,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笑,只是暴露了当事人的愚蠢和无知。
第三个要说的母亲是穆姜,她是鲁宣公的夫人,鲁成公的母亲。宣公死后,穆姜和鲁国大臣宣伯私通。宣伯有野心,想削弱鲁国另外两个执政大臣孟氏、季氏的家族势力并吞并他们的财产。如何除掉季文子、孟献子两家呢?宣伯想借刀杀人。他让穆姜请求儿子成公驱逐这两家,说他们家族势力庞大,会威胁到国君的地位。当时成公要出国参加外交盟会,就说等自己回来再处理此事。谁知母亲不高兴了,指着从宫殿门口走过的成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偃和公子鉏说:“你如果做不到,他们两人也可以成为国君。”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自己的儿子:如果我的要求你办不到,你的国君就别想当了,我会让别人来替代你。作为一个国君的母亲,为了自己情夫的利益,竟想废掉儿子的君位,可见其疯狂。当然,由于鲁成公提高警惕,她的如意算盘落空,最终宣伯逃亡他国,穆姜也被软禁于东宫,晚景凄凉。从历史记载来看,穆姜也算是一个知书明理之人,可她却犯了一个糊涂的错误:干政。为了情夫的利益,不惜干预国家政事,甚至威胁自己的亲身儿子,真是利欲熏心。有这样的奇葩母亲,估计成公也是欲哭无泪吧。
以上三个国君的母亲,以不同的行事方式,对儿子的国事造成一定影响,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