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是对王熙凤最准确的评价。
我将她的性格分为两部分,一是较于强势方面的“辣手”,一是圆滑世故的处世态度,也就是阿谀奉承与心机这一点。简单来说,将她的性格扁平化是不太符合红楼梦这一书的内容,此处便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于王熙凤的性格影响来讲。
王熙凤在全书的人物关系网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底下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她与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有着矛盾与关联。这样一位看似仅是泼辣的妇人,我们把她放在这样一个位置的时候,就应该联想到她的处事能力必定不简单。
为何要辣手,这不单单是她本身办事时不惜拖泥带水而成的,更是为了更好达到自己目的所需要的方式所导致。在面对下人的时候,她必须维护自己的威严,必须做到没有任何恻隐之心,在面对复杂的人物关系网时,她注定需要舍去自己柔弱的一面才可在处乱而不惊,明断务实。
王熙凤的辣是不留情面的。从李嬷嬷大闹绛芸轩,凤姐一来,连哄带捧,一阵风脚不沾地的就把她撵走了;赵姨娘也是一个,凤姐来了,指桑骂槐,只要几句话,赵姨娘立刻不敢吭声了;另外像宝玉挨打了以后,只有凤姐上来,骂下人糊涂,打成这样还要搀着走,还不快拿藤屉子春凳来抬。这些例子无不体现着她的果断,在她眼中,这些复杂的事情更应该利落处理,有些情面也可不必顾及。假若每一件事她都得顾及别人情面,考虑自己是否会失人心,每一件事她都犹豫不决,难以下手的态度,她又如何掌管好这么一个大的家族,如何把每一件事安排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闹事她无法把人赶走,下人她没有威严,这样的王熙凤就宛若一个温顺而没有能力的女子,在这样一个中心地位反而会造成家族的混乱。
王熙凤的辣是有针对性的,面对宝玉及他一众姐妹,她从来都是辣而不毒,面对贾母她可是将自身的辣化作一种诙谐。有人说这是阿谀奉承,我却是不太认同的,因为对小辈,她大可不必这样,说是为了讨好贾母,更是不正确。她在与黛玉初见时,短短交流间就把人安顿好,这是每一位掌管家务的妇人都必须做到的事情,哪会因为讨好而专门去安排好一切事务呢?
王熙凤的辣是不择手段的。她可以把人赶尽杀绝而不留任何后路,直接把对方的优势完全打尽,从不后悔。当然,这一点是她最大的缺陷,相当于把果断狠绝推到了极端,也是造成最后结局的最重要的原因。她对于落有把柄的张华父子,想尽办法把人置于死地。甚至时常对不顺心的丫头进行严酷的惩罚,,“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威吓道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这样的滥施刑罚,如何不让人讨厌与害怕,如何不叫下人憎恨她。
再说她的心机。王熙凤在察言观色这一方面是做到极好的,她能够在你说出下一句话时就明白你所要讲的,并且告诉你,她已经准备好了。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从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可谓是细心到极致。但是这种心机更多时候被用在了阴而恨的方面。最出名的就是她借妾之手去杀尤二姐这一事,只可惜强势的王熙凤最后仍不免因为自身的妒而使尽浑身解数。
至于她从刚开始的众星捧月到最后的一无所有,人们普遍认为是她之前种下的恶果,但却没有结合那时贾府的失势进行分析。是因为她的辣手而导致她失尽一切么?不是。是因为她的阿谀奉承,机关算尽而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么?不是的。更大原因是在于她失去权势。
放在今天来讲,就是大局已变,而王熙凤显然还没意识到这个事情。她仍以为自己还拥有着权势,然而这些表面的众星捧月本身是不存在的,她不泼辣,她不心机,也不见得能够挽回权势尽失的局面,家族落魄了,再如何得人心也免不了有这样一个落魄的局面,只不过不得人心这一点就变成了下井落实的局面。由此看来,王熙凤的悲剧并不完全是她个人造成的,更像是家族落魄造成的。
叶泳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