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家族的悲剧。一个族谱,四天的活动,写尽了一代人的一生,写尽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四天,零碎的片段串联起人物一生的悲剧。
孤寂回响,人性之悲——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读后记福克纳用意识流手法,在天马行空的思绪飞扬中借助人物自身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预示命运遭际。
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康普生家族早已衰败不堪了,但康普生太太却时刻开口不忘自己南方闺秀的身份,而让她仅仅成为一种“身份”的化身。她对家里的任何人都没有温情和爱,她谁都不爱。就算是对二儿子杰生的特殊爱恋,也是源于某种性格上的,与她自己出身相同的贵族气味的相投。在表层次上,可以说正是康普生太太的冷漠、无情造成了她的子女及孙女的悲剧命运。
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因此,从古板高傲、门规谨严的旧世家里走出了浪荡子女。凯蒂,这位旧家小姐,冲破了古老的世家淑女的规约,自作主张地失身于人,将世俗眼中的名节和家族声誉狠狠地踩在了脚下。这样,所有隐含的性格悲剧都以此为契机,完全附着在现实的行动上了。
康普生太太的冷漠无情,以及对杰生的偏袒,还有杰生本身的狡猾冷酷,自然而然地使得昆丁、凯蒂和白痴弟弟班吉三兄妹更密切地处在一起,汲取一点点亲情的温度。昆丁爱妹妹凯蒂,可他太正直、太传统了,家族的没落感和贵族的荣誉观念始终压抑着他。可是,偏偏是他最爱的妹妹破坏了这个荣誉,于是,他的眼里没有了未来,变成了一片混沌,唯有过去被清晰封存。他想与妹妹和班吉一起离开,但那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紧紧缠绕着他,他最终只能选择了死亡,不,应该说是他的家族观念封杀了他。
小昆丁,凯蒂的私生女,没有父亲,没有姓氏,甚至也可以说没有母亲。凯蒂给女儿取名昆丁,是为了纪念最爱自己的哥哥,更为了纪念自己的生之已死。康普生太太对女儿的恨使得小昆丁从小就开始了孤儿般的流放生活,只不过是流放在本该属于自己的家里而已。正如她所说,如果她变坏,那是因为她不得不变坏,是杰生舅舅逼她变坏的。她本可以去找她的妈妈,她的妈妈也本可以来看她,可她,错不该投生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这个旧世家的门槛太高了,即便她本属于其中一员,也很难跨越而过。就这样,小昆丁和凯蒂,这两个自由人完全失去了享受基本温情和亲情之爱的自由。
最爱的哥哥死了,宠爱的弟弟早已与自己无关,当魂牵梦萦的女儿也消失无踪时,凯蒂终于失去了一切!她终于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她变成了一个艳丽、冷漠、镇静、生死无所谓的贵妇人,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人的财势圈中。她也许曾经想到过死,可当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什么都无所谓了,生命只是躯壳。既然痛苦已经带走了她的灵魂,那么现在,也该让人世的繁华来填满这个空壳了。她分明已经死了!但她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如果说昆丁之死是心理上的悲剧,凯蒂的抉择是道德上的悲剧,那么,杰生的一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人性的悲剧了。昆丁因为家族荣誉的压迫而悲剧死亡,凯蒂因为自己“道德”上的失贞,并且在家人的威势下而导致一生之悲剧;而杰生,他一生的不幸则源于他的贪婪、冷漠和残酷。资本主义在南方迅速发展,杰生生来的经商天赋正好迎合了这种潮流。他是正在成长的资本主义新秩序的代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新人类。爱财,让他“偷盗”着姐姐的血汗、外甥女的抚养费;爱财,让他连自己的情妇都严密防备。而同时他的冷漠残酷又让他厌恶着一切人,哪怕是对自己的亲人。一个不爱人也不被人爱的人该多么孤独、多么悲哀!当然,杰生并不如此感觉!对他来说,除了他的钱包,他什么都不需要、也不必去关心。他分明不是守财奴,可他却让人感觉孤独得比守财奴还可怜!没有妻子、没有儿女,孤老一生,纵然当上了小企老板又如何?
“每到周末,人们可以看到有个女人在这进进出出,她胖胖大大的,相貌平常脾气和顺,老是笑眯眯的。......人们总是在星期六晚上看见这两位,这中年的棉花商和这个妇女......一起在当地的电影院里看电影,在星期天早上又看见他们从食品店里买回一纸包一纸包的面包、鸡蛋、橘子和汤菜罐头,登上楼梯,倒很有点家庭气氛、惧内气氛和正式夫妻的气氛......他现在总算是解放了,自由了。”多么温馨、淳朴的画面,可惜也只是偶尔的同居而已。有些感动、更多的则是悲哀。克勤克俭,甚至苛扣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他的确解放了,自由了。没有谁再需要他义务式地照管和约束了,他也不用再想尽办法去折磨别人了,他完完全全地独立了,他可以真正地随心所欲了。可是,他已经无法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轨道了。他不习惯家庭生活的温暖,只能孤老直至作古了......
有些悲剧源于习俗,有些悲剧源于自身,习俗太古远,我们很难改变,但若像杰生一样是自身造成的,我们会怎么做呢?他绝对是个大坏人,可我却为他倾注了太多的同情,普通人的生命悲剧,普通人该得到的同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