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位杰出的人物对于我们这种小老百姓来说,是多么类似于信仰的存在。他走了,那接下来怎么办?
01
2018年3月10日,纪梵希的创始人于贝尔·德·纪梵希去世,享年91岁。
2018年3月14日,也就是今天,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一个开创了时尚的纪元,一个传奇,一个无可挑剔的品牌。
一个为全人类探索了全新的宇宙奥秘,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并与病魔抗战了长达50年。
当我的朋友听到“霍金去世”这个消息时,站在原地惊呼了将近两分钟才能平静。虽然我的反应没她那么夸张,但一时间内心亦掀起了波澜。
霍金,那个从我中学就接触的科学家,当年老师要我们背课文时,关于他的描述,我是一个字一个字记在脑里:
“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而且终身只能被禁锢在轮椅上。”
“他的思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这样顽强、与死神抗争的印象一直存在,甚至你会觉得:这人是不会死的,他就该活着。
在我朋友的惊呼里,她反复确认:“真的去世了?”
对于她来说,一位杰出的人物对于我们这种小老百姓来说,是多么类似于信仰的存在。
从她眼里,我看到某种迷茫,类似于撑起一个家的父亲离开了,儿女们都不知如何维持生活一样;类似于当一个人失去某种信仰时无路可走的惊慌。
好像在说:他走了,那接下来怎么办?
02
最近还有一件事也挺火的:时尚芭莎主编苏芒辞职。
以拼命十三郎的姿态驰骋时尚圈24年,被人称为中国版“时尚女魔头”。凡是你能想到的娱乐圈明星她几乎都有交情。
虽然近几年举办自创的芭莎慈善夜略有不足为人诟病,但不可否认,很多人不是亲眼看到她的辞呈都不敢相信她真的“说不干就不干”了。
其实,人们内心的动摇更多的并不是怀疑苏芒的能力不行了,而是内心某种被认为不可能会改变的东西,竟然真的改变了。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好奇,谁会是下一个苏芒?同理:谁会是下一个纪梵希?谁会是下一个霍金?
纪梵希
我同学的奶奶去世时,我同学哭了三天三夜,她奶奶是突发心脏病去世的。
我奶奶去世时,我们一家人都很平静,因为奶奶是在病床上慢慢慢慢地走向死亡的。
我们不是难以接受死亡,而是难以接受无法预知的死亡。
就像纪梵希、霍金相继去世时的反应一样,我们一直的习以为常与理所当然,突然改变了轨迹,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
但是你问这批行业中的佼佼者离开了,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终结?
我想说,会有遗憾,但不会结尾。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新旧交替,更新换代,是每个时代的必然程序。
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活着的人要继续为了挣扎前行,因为这个世界终有一天也会因你变得更好。
03
除了哀思,也请相信你可以做到。
几年前刚出来工作那会,我什么也不懂,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天天熬夜加班,每次开会总结缺点时,我都会惭愧地在最后补充一句,“我挺笨的。”
但有次开完会,我的领导很认真地看着我道,“你不用觉得自己笨是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我当年在你这个岁数,也是什么都不会。但人是不断前行的,总有一天你会站到我的高度,你会取代我,而那时候我会退休,走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寻找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后来我当上了一名小小的领导,除了不断学习,偶尔也会对下属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做的除了努力,还有是不要害怕变化,去拥抱变化,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我的家庭里,电工出身的父亲在修电器时力不从心地感慨道:我老了,以后你来做这些吧。
在一部电影中,一名高傲、从不认输的高管突然有一天对她的下属说:以前我很要强,不肯退位,现在我老了才发现,我开始渴望另一种生活,这个位置迟早是要交给你们的。这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是人生阶段的变化,每个人都会面临。
霍金说过:“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想他离开那一刻,内心应该没有遗憾了,因为这些他能完成的都完成了。
抛开他们自身的伟大性来说,纪梵希和霍金的一生,与我们多数人的一生差距更多在于:
他们的状态早已达到了“完成”,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他们已经经历过并从中汲取了人生智慧,想做的也做了,现在他们只是要去经历另一种状态了;
而年轻的我们自身的路还很长,前方等着自己去历练的还很多。想做什么,那就抓紧时间去做。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你也可以达到那个“完成”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