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次访友,去了朋友店里。时值正与客人谈话,便在边上坐等。客人是一个妈妈,带着个八九岁的孩子。妈妈在跟朋友聊天时, 那男孩无所顾忌的在厅里窜来跳去,时而穿着鞋子跑到沙发上,一会儿又踩着凳子在书架上翻来倒去。他的妈妈并不在意孩子的举动,朋友的眉头却已经微微的皱起。正在大家都有点不堪其扰时,孩子将一桌面绿植的花盆打碎。此时,他妈妈的注意力终于到了孩子身上,也终于开口对孩子说了个命令句:别动了,小心扎手!让阿姨打扫!
(二)
店里雇了个男孩,十八九岁。退学早,一人在外,当时见了,觉得尚是白纸,除了抽烟多点,也没有大的缺点。性格上又易受影响,做事慢些,但也贵在能坚持做完。有怜有喜,便收在身边,也没有当员工,只当是家里的晚辈来了,吃住用度与我们无异,免费食宿一起包了。某日自己做完饭,接了个电话,回来说没胃口,便将满满一大碗饭倒进了垃圾桶。
(三)
去朋友家作客,有亲戚在,期间朋友有事出去,让我们先吃。桌上有一份炸鱼,摆的十分整齐。那位亲戚每次都用筷子吃完半条鱼肉,就换另一条鱼再吃半条,直至将盘中鱼所有朝上的肉全部吃完,并未觉得失礼。期间我提醒朋友没回来,是否应该留出几条完整的放在边上不动,然而还是没有改变结果,但借口告辞了。
记得小时候,我妈经常拎着耳朵跟我说,在外面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跟别人说话要有礼貌,长辈给东西要两只手接,巴拉巴拉之类。总觉得天下父母都一样,喜欢跟小孩子说很多的条款条例。由于那时并不明白父母的用意,时而打岔捣乱,勉勉强强左耳进,右耳出。毕竟又还还是想当个好宝宝,也记下一两句。尤其有一句来自我妈的威胁着实让孩提时的我有一些心理压力,"你在外面,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啦着没礼貌的呱儿,人家不会说你怎么样,而会笑话我没给你洗好衣服,没管好你,丢的是我的脸。"起初也没有觉得多有道理,但有的话说得多了,也就成了真理。虽然不似黛玉初进贾府般事事小心,处处留意,也至少有所顾忌。时间久了,也受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八九十年代的山东农村,不算富裕,日子却有声有色。有时候想想,老家的乡亲们身上,那或许是一种农村人的骨气,我们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在做人办事儿上让人耻笑了去。毕竟在农村的环境里,三句话能攀出亲戚,祖祖辈辈都是知根知底的,谁家做人失了厚道,所有家人脸上都会有点火辣辣的。反观现在,有一些规矩已经变成了迂腐,坚守的人反而是有些另类的。没有办法去评价优劣,去考虑别人的价值观,这议题就有点大了。说多了未免圣母之嫌。生活节奏那么快,大家都很忙,谁能静下心来怀念怀念那些老规矩呢。。。
=========
窦磊,87年的老兔子。带着小资的梦想,苟活于尘世的餐馆小老板。爱文字,爱摄影,爱旅行,语言控,喜欢一个人到处跑,但大多时候是在自己的店里到处跑。开个账号,写写生活、旅行、摄影、杂言、杂语、杂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