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从西汉汉武帝元狩四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走在盐城路面上,许多道路名都与盐有关,体现浓浓的盐城文化。比如盐渎路,盐润路,盐枕路,这里的人深爱海盐,深爱这片土地。
夜晚,饭后漫步盐渎路上。沿途人少车多马路宽。双向六车道,绿化带隔开又有公交车道,再一条绿化带是机动车道,再一排行道树,是行人道。穿越一条主干道需要快步走,否则绿灯不够用。无人打扰的行人道散步令人身心愉快,很少会有自行车或助动车抢道。
开车转弯不打转向灯,马路边上随时停车,高架上也可以随时停车。李先生一边抱怨前面又有车辆挡道,另一方面也承认盐城待久了,再回到上海不敢随意这么开车。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许多水系在此交汇,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大运河水系。造就鱼米之乡之地。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里海盐,渔业,稻米,丰厚,也沉淀下苏北美食。
当地日常生活一日三餐,两稀一干。也就是早晚吃粥,中午吃饭。和很多长江以北的人家生活类似。在我老家,一日三餐也是如此。
这里经常看到饼店,小吃街。点心十分丰富,草炉饼(黄烧饼),米饭饼,金刚荠,油条,糖麻花,果子,大高饼,脆饼,馓子,馒头,寿桃,包子,蒸糕,黏烧饼,圆子。这些当地常见点心,虽然大部分我都知道,但其中有几样却是没吃过。
麦子炒熟磨成面,做“焦屑”,开水泡一下就可吃,可口方便。汪曾祺也曾提到过这种食物,看来这是江浙一带美食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圆子糯米粉制作,小圆子实心,大圆子里包芝麻馅子,肉馅子,猪油馅子,野菜馅子。农家给它美称称“大元宝”“小元宝”。普普通通的饮食,因为对食物和劳动的尊重,再加上美好的祝愿,就有了不一样的记忆和味道。
当地团子用猪肉和糯米等做成。重要节日,招待贵客,都离不开团子。当地人说,没有团子不成席。以至于现在有些当地饭店还发展成为“八大碗”。
晚上到当地菜馆“山芋腔”,单是菜式选样也要曲折迂回,令人目不暇接。盐卤猪头肉,苏北锅铁饼3元一个,发酵极好,味道微甜,受到一致好评。金刚脐长相敦实又可爱,应为甜味。山芋干插粥紧兜实为当地日常粥,内有碾碎糙米碎,再加晒干的红薯干,味道清爽养胃。最妙的是他们配以当地土法黄豆晒酱,这就如同北京的豆汁配焦圈,入了味,对了脾气还接地气。这份粥名字也很有意思,很国际化,把内容和做法乃至最紧要的要点都放在名字中——关键人家这名字还很有地方味。晚上还吃了热油蚕豆,虽然热油蚕豆味略不足,但青蚕豆嫩得很粉得很,不像化肥产品,也没那么严重的冰箱味。
山芋干插粥实在是眼大口小,藕粉团子,糯米团子应是味道极好,只是肚子不争气,早早投降。
藕粉团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