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生存或者毁灭,不仅仅是一个思考题

生存或者毁灭,不仅仅是一个思考题

作者: 钩宝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16:02 被阅读0次

    几乎在相同的年代,跟我一起成长的那群人,在战争死亡和宗教种族迫害中度日如年,思考,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奢侈,他们,在阿富汗。

    阿富汗是我国西部的邻国,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寥寥几个字,是我从教科书里了解到的信息。但我不知道阿富汗有宗教纷争,有种族压迫,不知道有阿米尔,有哈桑。

    卡勒德·胡塞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给我补上了这一课。

    六零年代的阿富汗,在查希尔国王稳定的统治下,喀布尔有一个安定富足的阶层,物质上过着近乎现代的生活,阿米尔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他是幸福的,有一个能力超群的父亲,有一个高贵的母亲,有最漂亮的房子,有最豪华的汽车,有忠诚的仆人,最重要的,他没有受到宗教严苛的限制。唯一的不幸就是,他母亲死于难产。

    没有母亲的孩子多疑、敏感、怯懦,渴望得到完整的父爱,并且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不惜损人利己。父亲看穿他的心机,但他是自己的儿子,是上等人,上等人所有的缺点都是可以忽略的,而且伤害的也只是比他更弱的人,所以看破却从来没有点破。

    如果这种生活一直延续下去,阿米尔或许顺理成章成为一个有点虚伪而精明的政客,养尊处优,过完他平凡或者有一点小小成就的一生,毕竟,他的种族在阿富汗是高贵的,他的宗教在阿富汗是主流。

    在他十二岁的那年,阿富汗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故,国王被推翻,新上来的政治家开始宣扬共和、现代科技以及——妇女权利。

    谁又能说这小小的变故不会给阿富汗带来繁荣和进步的希望呢?

    然而战争接踵而来,苏联入侵了阿富汗,阿米尔随着父亲逃亡美国,他的祖国和他的兄弟却留在了战火中。

    像所有背井离乡的人一样奋斗,上学,摆摊挣钱,结婚,最后父亲病逝,他快要忘记那个本来就不愿意想起的阿富汗了。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巴基斯坦来的一个电话,为了补偿自己少年时期犯下的错,他再次回到祖国。此时的阿富汗,完全是一片废墟,塔利班野蛮杀戮,到处是乞丐、鲜血和尸体。亲眼看到那些惨不忍睹的现实,亲自揭开家庭的丑恶真相,他这才幡然悔悟,用自己的鲜血洗刷了家庭的耻辱,也完成了自己灵魂的救赎。

    他的救赎,是一个缓慢而被动的过程,他不愿意去回忆,但是他那个忠诚的仆人,一直在他的心里,难以治愈的痛。

    他终于成了一个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背景就设在喀布尔。

    哈桑,阿米尔的同父异母弟弟,仆人,从来没被认可的朋友,在阿富汗,即使他同样有阿米尔那样的血统,他也是无法掌握命运的人。

    阿米尔的父亲,那个在喀布尔被人敬仰的人,强暴了自己亲如兄弟的仆人阿里的妻子,生下兔唇男孩哈桑,哈桑的母亲同样是低等的种族,她的孩子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所以,哈桑生下来就是个仆人,尽管他和阿米尔有同一个父亲,同一个乳母,在同一个院子长大,他的父亲就只能是那个瘸腿的阿里。

    跟他的父亲阿里一样,他跟小主人一起长大,对主人既有朋友和兄弟的感情,又有绝对的忠诚,他处处保护着比自己年龄大的主人,为他做任何事,替他被黑锅,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他发自内心的誓言。

    作为仆人,他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他好学,他对会写小说的主人无比的敬佩,但也能轻易找出主人小说的漏洞。追风筝,是喀布尔孩子的节目,他总是能根据风向准确地判断断线风筝的去向,追到最好的那个风筝。为了追到能给主人带来荣耀的那只风筝,他被人渣阿塞夫强暴,而他的主人就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并没有跟他一样为对方出手。

    哈桑把所有委屈都忍了,对主人并没有一丝的怨恨,但是他得到的却是主人的嫌恶,最后栽赃把他赶走。

    他的亲生父亲最终还是放弃了他,虽然父亲并不相信阿米尔的话。

    战乱期间,为了给主人守家,他又冒着风险回到了喀布尔,最后夫妻双双被塔利班杀害,孩子天天被阿塞夫凌辱。

    他的一生,忠诚,勤劳,但是依然无法掌握自己的生死,命运总是推着他往前,容不得反抗和选择,那些所谓的思考,终究是富人的专利。

    但愿他的儿子,那个被战争和罪恶摧残得生不如死的索拉博,能在阿米尔的保护下,做一个能为自己命运思考的人吧,此外,还能有什么更高的奢求呢?

    小说以细碎的情节来描写一个时代的风云,这一点在我看来几乎可以与《飘》媲美。

    翻译,李继宏的语言能力真是没得说,通篇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堪称完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存或者毁灭,不仅仅是一个思考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ap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