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 2781字 ,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本文作者 帅兮兮 赵艳芳 尚文月
近来《都挺好》热播,凸显家庭矛盾的同时,剧中苏明玉的童年遭遇也引发人们关于原生家庭的激烈讨论。
其实,我们真的都挺好图片为《都挺好》剧照
该剧讲述了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苏妈妈曾强势地贯彻自己“重男轻女”的理念,卖了她的房间为大哥凑留学费,甚至逼她放弃入读清华的机会,只因不想多掏钱。而努力地想摆脱原生家庭困扰的明玉,却发现自己也因为过于强势与男朋友产生隔阂。
原生家庭对人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还是人们用来掩盖自己无能的借口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上奇葩大会讲“家会伤人”,马东问他:“很多人把长大以后的所有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都归结为原生家庭,有那么严重吗?”武志红笃定地回答:“很严重。”童年的不幸可能需要一生去治愈,而这是幸运的马东们想象不到的痛苦。
我终究还是成为了你们
家庭治疗师默里·鲍恩认为“家庭问题会导致人格缺陷,这一缺陷不仅会伴随个体一生,还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人是环境的产物,无论是良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塑造引导,还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对孩子的扭曲作用,家庭的印记,在有些人身上的确是如影随形的,甚至他们像复印一样在走父母的路。
《都挺好》中苏明玉恨自己的母亲,最后却像妈妈一样强势;《老友记》里Rachel说爸爸太凶了,但是她教Joey开船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她爸爸的样子。
其实,我们真的都挺好图片为《都挺好》剧照
周冲的短篇《人间味》,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她的家庭,父母长期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对孩子的关心止步于吃饱穿暖,基本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交流。母亲从家庭收到的戾气,不经意间宣泄到子女身上,夫妻之间似乎只剩下搭伙吃饭的感情,互相拆台、恶言恶语像家常便饭。
她曾经郑重地发誓,不想成为这样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个性和行为中鬼使神差地充满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仿佛一条寄生虫潜伏在她体内,无声无息。等着在某个时机忽然露头,邪恶又黑暗,好似瞬间就要把她生生毁掉。
我本可以活的更好
一个叫航航的男孩说,他目前读着他不喜欢的专业,他没有加入任何的社团,也不参加各种活动,他害怕与他人交谈,他说:“我的原生家庭对我打压太重,以至于我没有勇气去面对,不敢去挑战,不敢有梦想...”
其实,我们真的都挺好图片出自苏大强表情包,作者马里奥小黄
记得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愚昧偏见甚至说腐臭的原生家庭真的会毁人的。童年未曾得到的,人们会在成年以后张开嘴,大喊“我想要”,会贪婪地攫取关怀,会不计后果地靠近和牺牲,会一生惴惴不安,正如明玉;会成为伪善者,一边维持表面荣光,一边无视妹妹的疼痛和血泪,正如明哲;会成为啃老族,一边索要无度,一边毫无责任意识,正如明成;会惧怕婚姻,害怕小孩,恐惧社交,囿于自己的围城之中,会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心理困难。
我做了我自己
我曾经听过我的好朋友小林给我讲过她的母亲的故事。
“我的妈妈的原生家庭的确很灰暗,但她不想活成他们的样子,尽管很难,但她确实努力改变了。”小林同学说。
“我的外婆是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什么事都是由她要替我的妈妈做决定,根本轮不到她插嘴。而且,她对我的妈妈学习和生活管教很严格,她不允许我的妈妈在学业上不够优秀,所以从小她的学习有一点落后,她都觉得她自己不配活着,每天生活在逼疯自己的边缘。”
“外婆的脾气也很差,跟我的妈妈说话的时候总是特别冷漠,什么事情做得不好了,就是一顿打骂。她从来没有从外婆的身上感受到一点点母爱。”
“外婆的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数不完的应酬,她常常一个星期都见不到她,和她寥寥无几的几次见面也常常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有时候她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我的妈妈对她心理只有厌烦。”
“她也试图反抗过,可是根本没有用,外婆总是要求妈妈过上给她规划好的生活。”小林叹了口气。“更恐怖的是,妈妈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她,虽然妈妈不愿服从她的命令,但是我对自己以及一些其他事情的严苛让我觉得自己随时都要逼疯我自己。而且,妈妈发现自己的占有欲也越来越强,有些人或者是物品,总是想占为己有。而且她的性格也越来越像她,总是随便对别人发火,伤害周围的人。”说到这儿,小林低下了头,“其实,她真的……也不想这样啊。”
“她说,她当时就暗暗发誓:‘今后如果我做了母亲,我一定要更努力摆脱过去,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希望当他今后想起他的原生家庭,不像我这样只有灰暗和痛苦。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母亲。’”小林笑着说。
的确,小林的母亲成功了。小林非常优秀,开朗,自立。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阴暗的影子。
小林说:“每个出生在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的孩子,都值得被温柔对待,也都应该学会逐渐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拥抱新的生活。”
因为我们每个人以后都可能成为另一个原生家庭的缔造者,就更应该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桎梏,成为更好的父母,不让下一代再被原生家庭所困。可能我们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但至少我们给下一代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也算是弥补了我们的遗憾。
2017年,一份针对21057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人格的总体遗传率在幼年时最高可接近80%,随后逐渐降低,到成人时期稳定于40%左右。而2015年一份超过100000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人格的遗传率约为40%。
其实,我们真的都挺好图片出自苏大强表情包,作者马里奥小黄
也就是说,我们的性格40%受遗传影响,60%受环境影。而个人所处的主要环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最开始是家庭,然后是学校,最后是社会。很难说对我们性格造成关键性影响的究竟是哪个环境。如果你有演讲恐惧,你可能有一个强势的父亲让你无法自由地表达意见,上学时你上台演讲你的对头带头吹口哨起哄让你下台,你工作后在一次工业汇报中你的老板当众骂你“傻x”。那么,哪个因素造成了你的演讲恐惧呢?有没有可能你的父母也有演讲恐惧,而他们把这个遗传给了你呢?
我们也很心疼苏明玉、航航、小林的母亲这些没有美好童年、家庭的人,我们知道他们如此强烈地指出父母在童年时带给他们的伤害不是在宣泄累积成人的恨意,他们是想找出我之所以是这样的原因。
我们想问的是,找到之后呢?
是证实了自己对父母的指责于是心安理得的继续怪罪他们,还是抛开不那么美好的过去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如果事实就像那份研究说的,遗传对我们性格形成有40%的影响呢?我们要去怪罪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吗?
所以,不管造成你性格缺陷的是什么,都要自己努力走出去,受害者与受害者之间只能互相舔舐伤口,却不能帮助彼此脱离过去的阴影。摆脱受害者身份,我们才能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