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
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务观

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务观

作者: 黄中瑜湖北荆门屈家岭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08:24 被阅读0次

小时候,我们常常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而感到骄傲、自豪。

可是现在为什么说,地大物博的财富观已经过时了呢?

为什么说,地大物博已不再是一国财富的决定因素呢?

其实这是经过历史的演变而得来的结果。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决定一国财富的根本因素”,这种观念不仅是我们的普遍观念,也一直主导着人类历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仍是如此。

西班牙征服、统治了南美洲大面积的殖民地,就是为了那里的黄金丶银矿与各类资源,因为黄金就是财富。

当一个国家的财富是由其控制的自然资源来决定时,那些强大的国家,就必然想靠战争征服更多的国家来增长其财富。西班牙帝国如此,葡萄牙帝国如此,后来的大英帝国也如此。

到了今天,地大物博已不再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水平的高低。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反而经历了高增长。这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应当具有先天的财富创造优势,就像我们中的许多人常会说:我有这么好的新技术,新创意,又有这么强的能力,我应该是最富有的。

但事实上过去了几十年的经历,却正好与理论上的“应该”相反,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增长则越慢。

为什么会导致自然天赋是“祸”而不是“福”的这种状况呢?

第一种解释是,当一个人的天赋资源过剩时,他就会缺乏创新、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意外财富则更容易使人变懒。

第二种解释是,运输技术与能力的进步,使自然资源的运输费用大大降低,其结果是虽然一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只要他有好的加工与制造技术、好的制度机制,那么她可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运来所需的原料加工制造后,再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第三种解释是,技术革新总能创造自然资源与材料的替代物,使任何贵重值钱的自然物,最终被便宜的人造物代替而贬值。

到底为什么资源越多的国家反而相对于其他国家变得越来越穷了?我们要从制度机制寻找解释。

一国财富的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必然依存于其制度机制以及相应的金融创新环境。

比如美国在20世纪不是靠发动征服他国的战争建立殖民地,不是靠通过控制多个殖民地国家的自然资源,而是靠一个资源配置效率极高的自由市场体系,以最充分的形式调动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和金融资源等,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何把自然资源这种“死”财富搞“活"呢?

通过证券化把自然资源财富变“活”,用“钱来生钱”成为现实。只有这样才会使丰富的自然资源变成“福”,而不是“祸”。

世界的变迁总是耐人寻味,在那些缓慢的变化中,时常隐含着一些有意义的新规律。

过去几百年的世界史,充满了强国瓜分资源丰富的弱国的战争。在那种地大物博财富观的引导下,谁侵占的殖民地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那些死守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相对财富地位逐步下降,看着那些资源贫困国家的财富地位日益上升。

面对未来,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多地增加我们的财富呢?

关键是让社会、让民间享有契约自由和交易自由权。国家建立的制度机制是为了保护这种契约和交易自由,促进这种权利的发挥,一旦民间可以自由的交易物品,产权可以自由的证券化,那么死资源就可变活了。按经济学的话说,这样才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按老百姓的话说,这样才可用钱来生钱。

非常欣赏那些不守旧的国家。他们有新的思想观念,积极地开发出一套有利于自己国家增长财富的制度机制,营造出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创新环境。

这种方法,我应觉得应该在中国大力发扬。

一旦民间可以自由的交易物品产权,可以自由的证券化,那么死资源就可变活了。我们天天讲财富自由,要走财富自由之路,如果不学会这样的方法,用钱来生钱,永远也走不了财富自由的路。

以中国的目前国情发展来看,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到,民间可以自由的交易物品,产权可以自由的证券化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务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ed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