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第一次面对教师群体讲课,今天就收到一位老师的电话咨询,就班上一个孩子的情况和我交流。她说孩子家庭环境氛围很不好,父母对待孩子方式很粗暴,再这样下去,这个孩子行为会越来越不被人接受。老师又说,他们家里的父母不会愿意咨询学习的,我带这个孩子来看看可以吗?
听到老师的话,我很感动她对孩子的用心,于是冒昧问一句:你家孩子多大?
老师回答:我还没有结婚。
顿时对这位年轻老师升起敬佩之情,也在内心呼唤多些这样的老师多好。
昨天的分享主要聚焦偏差孩子的行为,引导老师们看到孩子偏差行为背后深深的渴望与需求。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话题,一是希望老师可以对孩子有更深的看见,这样对孩子就会多一份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学校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原因是,家长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如果老师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给予家长建议,引起家长重视,不会错失一次次成长机会,孩子也不用变着花样去唤醒父母,而能够把力量收回来聚焦自我成长上。
今天,接到这位老师的电话,我很欣慰,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做可以影响到更多老师加入到学习的团体,了解孩子成长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同步走?虽然我知道有困难,但琴素依然愿意为之努力。
如果您想要支持孩子成长,可以为琴素搭建和学校老师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琴素正在进行百场公益行活动,也许您给予老师一个小小建议,就可以达成您心中小小愿望,既满足私心同时让更多家长老师受益。
想要就行动吧,做即得到,琴素等待您的召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