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风俗,过年家里要供三样东西:
——在堂屋里请祖宗。
以前农村里的大屋墼大多是同一个姓的本家,座落在屋墼中心位置的就是共用的堂屋。堂屋也就是祠堂,不过有大有小罢了。小的进门就是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放着三牲碗,和插香的香炉、蜡烛台什么的。
桌子上方的墙上,从东头到西头钉着几排长条的木头案子,按照辈分的顺序,依次供放着祖宗的牌位和照片。我就在我老婆家的堂屋里见到过特意在景德镇烧制的瓷祖宗像。两侧的墙壁上贴着行草的大“福”字,红底黑字。
城镇化建设,让大多数屋墼都是人去“庄”空,我看到现在很多搬进了套房的人家都在客厅的墙上挂有逝去亲人的大幅照片,替代了堂屋。
——侧边是财神。
也是两只蜡烛台,各插一支红蜡烛,中间是香炉,香炉下面垫着黄裱纸,和它并排,横放着一条“年年有鱼”。
鱼是一条不大的鲢子鱼,先多用些盐卤上个把小时,再放油锅里煎。这样的鱼搁到十五完年,也不会有异味。
我小时候养过一只猫,它一点也不讲究鱼的味道,瞅着机会就会去叼起来偷吃掉。
我们全家开过家庭会议,经过讨论之后,一致认为,我家之所以一直没能富起来,就是因为我小时候养的那只猫偷吃了供给财神的鱼所导致。所谓的猫来穷,大概就是这么个出处。
过年时的供奉——厨房里供的是灶王爷。
供案是一块小木板钉在墙上,距离厨房的顶棚只有尺把。灶王爷的画像很小,和巴掌差不多大小,挂在供案的上方。供案很小,供品也很小。
灶王爷入乡随俗,在北方是吃饺子、馒头之类的面食,在我们这就是大米饭。小寿碗里盛着饭,一块咸鸡,一块香肠,压在饭的上面,一切都是象征性的。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很重要的事,这种仪式带有很古老、很传统、很朴素的心理暗示。
这三样:祖宗、财神爷、灶王爷,平时逢农历初一、十五得烧炷香请一下。但进入腊月后,得从小年二十四,到正月十五,香不能断。如果一时疏忽,没有及时续上香,当家作主的首罪,然后依次追责。
往前四十年,祖宗的左右护法是马恩列斯毛的彩色画张和财神像。后来,时过境迁,人心尚古,左边的护法就渐渐隐去了。
几代人几十年、几百年的过来,以前供的还有各路菩萨,和圣人、真人,都被撤去了神位,取下香火。尤其是破四旧时,这些都作为封建迷信,被勒令废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又开始兴起,但所供奉的大都是这三样,一一对照,就是寓意着亲情永远,财运亨通和衣食无忧。
——老百姓过小日子,心里所祈的、念的、盼的,我想,归根结底应该就是这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