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闲事儿,你的能量才能汇聚起来。
尤其是在工作场合,哪两个同事混到一起了,谁跟谁又撕b了,谁跟领导怎样了,关你p事啊。
你的工作做好了吗?
业绩第一名吗?
升职有望吗?
领导都不去说的事儿你非要去掺合,别人都不吭声的事情就你看不惯,那你才会成为那个异类。
如果总是把心思、期待和注意力都放在别人身上,那你就会变得很虚弱,什么事都做不好。
只有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才能把能量汇聚起来,你的状态会更稳定,精力也更充沛。
关你p事,关我p事,gun,这是个万能的社交法则。
…………………………………………
养老互助社区,无论性别,都是要身强体壮才行,最低也是可以自理,否则不可能长期住在一起。
习惯了独自生活,甚或对婚姻中家务抵触的人,怎么可能端屎端尿去照顾朋友。
所以一但病倒,还是要自己购买公共服务。
社会结构变革并没有真的开始。
当下青年时期的独身,但还有父母,并不觉得孤独。
真正考验的阶段,是在退休后的生活。
当然需求就可以催生市场,未来一定有新样式养老服务,但费用不会低。
多数人,会在失去自理能力后十几个月离开。
所以,如果一个人认可这十几个月可以缩短的话,基本上在此之前的岁月都是自由的。
如果一个人想失去自理能力后也能坚持几十个月,那么,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子女的生活、工作等都得提前为此安排好。
…………………………………………
假若一个盲人恢复了视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掉手里的导盲杆,即便以前如何离不开这根小小的棍子,所以说只有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你才是最珍贵的,一旦别人不再需要你了,无论你之前有多么重要,现在都会变得轻如鸿毛,价值才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当你对别人没有价值时,会发现感情并不那么重要。
…………………………………………
谈钱伤感情,都是因为钱让人看到了对方的自私、猜忌、贪婪。
最好在交友和择偶时就擦亮眼睛,金钱观不同,就不必强融。
分享不论朋友/伴侣,筛选金钱观有两个“死项”:
一种是不讲信用,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甚至借了钱之后玩消失;另一种是双重标准,认为自己赚钱辛苦,而别人的钱像是大风刮来的。
…………………………………………
妇女们要知道,婚姻的基石是家庭共同财产,是个人价值,是子女,甚至是你的健康和心理状况。
唯独不是你对男人子女的过度爱和关心,也不是自我牺牲式的无底线付出。
太多的关注,对别人反而是一种负担。
在婚姻里做自己,关注自我成长,你不会失去什么,你将得到整个世界。
…………………………………………
一位博主去打卡香港人均三千的米其林,她说:“害,香港的有钱人太多了,一个周二,人均三千的餐厅座无虚席...”
所以,真的只有阶层,每个阶层都有相应配套的服务:
穷人阶层挤满人,中产阶层也挤满人,富裕阶层照样挤满人,互不干扰。
那位博主说,他是专门来吃吃这人均三千的烧腊和楼下刚刚吃的那家大排档有多不同。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真的差不多...
但是对于那些觉得¥3000一顿和¥300一顿在价格上没啥感觉的有钱人来说,其实味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只需要一种心安、熟悉的感觉,我到这里,服务员是认识我的,环境舒适,菜品不会有太大变化,就行了。
…………………………………………
我们总有一种落后的农民意识,老想着拼命,强调“吃大苦,耐大劳”,可是进步不能光靠这个,不然整个人类文化能进步多少?
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
不管你如何奋力,如何着意,还是如何漫不经心,结果都是一样的,名字一边写,一边随流水消逝了。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神和思想上的满足。
我想信仰宗教的人大概也有这种感情,这是不能用理智来论证的。
我们的科学仅限于逻辑推论的范围之内,其实在纯理范围之外还有广阔的天地,还另有一个精神世界,就像《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的朋友Horatio说的话:“这个广大的世界不是你那可怜的哲学所能想象得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