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五十六
原文
黄石牧太史未遇时,馆于青浦盛氏。范笏溪先生访之,为阍人所阻,懊恼而返。华亭至青浦,已百里矣。黄知之,深不自安。赠诗云:“高鸿渺渺过无迹,凡鸟匆匆去未题。妒杀绿杨丝万缕,曾牵范舸在长堤。”后海宁陈文简公延石牧于家,范所荐也。范于黄为先辈。范卒后,黄为序其《四香楼诗集》,而述其在叶忠节公席上《赠欠山》诗云:“有客夜归迷旧路,隔村树黑远疑山。”
译注
黄石牧太史在没有发迹的时侯,在青浦的盛氏家里教书。范笏溪先生去拜访他,被守门人阻拦,懊恼而返。从华亭到青浦,有百里多路啊。黄石牧知道后,非常不安。赠诗一首:“高鸿渺渺过无迹,凡鸟匆匆去未题。妒杀绿杨丝万缕,曾牵范舸在长堤。”意思:您老远来过没留下踪迹,我匆匆离去没有留下题诗。我很嫉妒杨柳万缕丝长,曾经牵系着您的船在长堤边。后来海宁的陈文简公延请黄石牧到家中,就是范笏溪推荐的。范笏溪对于黄石牧而言是先辈。范笏溪死后,黄石牧为他的《四香楼诗集》作序,并记述了他在叶忠节公的宴席上吟诵的《赠欠山》诗:“有客夜归迷旧路,隔村树黑远疑山。”意思:有夜里回家的客人迷失了老路,隔着村庄的树林黑乎乎怀疑是因为山峰遥远所致。
范缵(1651—1711年),字武功,号笏溪,娄县泗泾人。泗泾范家云巢公十世孙。世代书香门第,父宏博学有声、被县府举为乡饮大宾。范缵继承家学,由府庠生而入太学,也以博学而闻时。尤其工书画、善山水、能诗。《江南通志》、《国朝画识》、《墨林韵语》、《痦堂集》、《松江诗徽》、《清画家诗史》均有记载。范缵平日里好义多行善举。其家境小康,因此大凡亲友,乡邻有难必接济。范缵书画作品饮誉世上,求画者络绎不绝,而有乞画者,无论高远,平远图,有求必应,但他有一奇突的规矩,凡求画者,不计尺幅,例行酬谢一袭(件)棉衣。而他将所酬得的棉衣一一入箱收藏,岁积棉衣数十袭,待寒冬腊月,凡遇缺衣乡邻,他则悉数布施救济。范缵十分重视家风家誉,以诗礼传家教育子孙后代,以诗礼书画传誉而特意筑起一楼,取名“四香楼”,在楼中习书作画,吟诗赋词,在泗泾名重一时受称颂。范缵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正月去世。下葬于九峰中玉屏山(薛山)。生前好著述,有《四香楼集》传世。儿子范甫霑,字耕南,号苧田,府庠生(秀才),地方名士。
阍人,[ hūn rén ]1.周官名,掌晨昏启闭宫门。2.后世通称守门人为阍人。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五十七年,擢工部尚书。六十年,调礼部。乙丑科会试开始施行殿试十本进呈之制。此前,进士无十本进呈之例,这一科会试总裁官是刑部尚书张士甄,开始以前十本恭呈皇帝钦定。康熙帝拔陆肯堂进士第一人,进士第二人就是陈元龙。乾隆元年,陈元龙去世,年85岁,以太子太傅、大学士致仕,祭如制。谥文简。
叶映榴(1642-1688)字炳霞,号苍岩,上海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授湖北粮督。为政清廉,刚直不阿。 遇叛乱为国捐躯,康熙亲书“忠节”匾赐叶家,其子整理其诗,成《忠节遗稿》。裁总督缺并裁标兵,兵噪,索月粮不得,谋变。映榴冒刃劝之不应而大骂,自刎死。谥忠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