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2020.1.28-29
不同身份的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社运动的态度和选择的行动。邓秀梅无疑是正面人物最典型的代表,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往往在情节冲突或运动斗争中体现,也潜藏在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不同发展时期的对比之中。例如邓秀梅较之盛佑亭(亭面胡)和李月辉都更加有耐心、冷静而理性,这是同意加入合作社的人民的对比,而邓李二人也处于领导者地位。盛佑亭的加入和陈先晋的加入过程也形成鲜明的差异性,陈先晋起初的行为与名字并不相合,直到陈大春、孟春、雪春和女婿的劝告以及“榜样”示范才同意入社。第一部主要围绕邓秀梅、刘雨生、盛清明、李永和等人为动员大家加入合作社所作出的努力。
王菊生(菊咬筋)、符贱庚、龚子元、张桂秋则是作为反面的例证,不同意入社,只想单干,不愿贡献,怕吃亏的小农民心态,可见遗留已久的劣根性。菊咬筋甚至和堂客(老婆)共上演了一出好戏来抵制他人对其入社的鼓动。龚子元更是请亭面胡、谢庆元等人吃瘟猪肉。张桂秋作为刘雨生的前大舅子,行为意识凸显出极大的差别。
女性形象较之男性形象更为鲜明动人,立体多元,盛淑君的活泼可爱有动力,盛佳秀起初的退缩犹豫到成长,邓秀梅一向的热忱、有干劲,张桂贞厌倦刘雨生为公大于私而闹脾气离婚,之后与符贱庚结婚也在农村合作社运动的氛围中被改造,陈雪春同盛淑君有类似的性格与存在意义。
其实可以参照到,大多女性形象还是依附于男性形象而决定(夫妻关系),但也显现出她们的个人色彩和主体光芒,是一个具有中性意味的符号体。邓秀梅对盛淑君关于婚姻关系的劝告和自身虽爱恋着余家杰但更倾向于集体化工作。
人物形象塑造蛮成功,许多语言或风俗或服饰有地方色彩,整个结构框架建构得比较完整,有一个缺点是两部的内容深度和艺术水准没有较好发展,第二部偏向于公式化,第一部最为精彩的是对几位不同立场农民的改造和动员,并且反面人物也有立体个性,中间人物如谢庆元也体现出表里的异质性,如其副社长和党员的身份地位但却在单干和贡献之中摇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