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我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6年第03期 11.16
父亲走失,四个儿子各有各的立场。
大哥开店炒菜,推脱忙碌,在找父亲这件事情上尽心不尽力,还指责二弟三弟互相推诿、办事不力等。
“我”是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排行第二。有妻有子,收入极低。如同家庭伦理电视剧那般,婆婆去世了,那么剩下的是公公和媳妇的矛盾。其实我们都不想接父亲到家里来住,一没钱二受累受气三出事就被埋怨。但到后来在跳神中得知父亲跑到北京找二十岁的方小红,父亲的老友叙述中,我们似乎懂得了,父亲的为何强势。因为内心的脆弱而武装自己,宣称自己有钱,忘不掉自己年轻当车间主任时的讲话,拿父亲的威严压榨儿子。因为暗暗潜意识里讨我们开心而溺爱孙子。
三弟公司的普通职员,敢说敢争,总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四弟如此,在国外,无事一身轻,打电话挂问谁都会。
前三个兄弟报警了,潜意识里是把这一份责任推卸给警察,认为他们不会认真寻找,那么找不到也无关紧要,怪不到自己身上,反而还可以因此去质问他们为何效率如此低下。谁知警察找到了在北京的父亲,是不是去接又是一个问题,接回来放哪里怎么办,钱财……于是拖延了相当的时间。(之前跳神就知道了也没去接)
小弟因为被辞职,像是醒悟了般,决心回家看看,虽然父亲这时候已经去世,但“我”和小弟的意见都是举办葬礼,却被大哥骂“消费父亲”,他的儿子因为打人而被抓,当然也焦头烂额。
最后,儿子说父亲回家了。
“我”难以置信,跑回家看也没看到。儿子却能听见父亲的声音、看到父亲的一举一动。
或许,年轻的、热血的、青春的、有过情怀的父亲已死。肉体的、固化的、封建的父亲仍在,他的意识延续至今,影响代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