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枚时间管理法是将一天的24小时,减去睡眠的7小时剩下17个小时,以半小时为计算单位,将除睡眠外的时间分为34块,分给他们34枚金币,在每日睡醒后外面所拥有的时间财富。
将时间以颜色区分开来---
第一类 高效工作的时间用绿色。工作、学习的时间,及其他能产生价值、有助于自我提升的时间。
找出你的高效时间段,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工作效率和精力状态都是不同的,要想战胜拖延症,就要找出这些高效时间段,在效率最高的时候完成任务,而不是苛求在任何实践都表现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人在一天中利用时间效率的情况是:
高效时间段:晨起段6:00-10:00;上午段9:00-12:00;
状态:精力充沛,冲动与勇气兼备
适合:处理邮件、做决策、决定方向、架构、执行专案。
高效时间段:下午段14:00-16:00;午后段16:00-19:00
状态:冷静,适合沟通
适合:思考具体问题、更新计划、进度、修正专案。
一般时间段:傍晚段18:30-20:30;20:30-24:00
状态:大脑放松、适合思考
适合:阅读学习、写作、复盘并计划明天。
第二类 放松休息的时间用蓝色。常规的午休、冥想、瑜伽。
第三类 娱乐取悦的时间用黄色。让自己愉悦快乐的时光,如户外登山、骑行跑步、社团活动。、音乐电影文学创作。
第四类 强制性的工作或任务用紫色。不得不做的事情让你感到不顺心的,可以试试用调换顺序、换频道、或找到更合适的人一起做。
第五类 拖延浪费的时间用红色。赖床、玩手机等无意义的事情上,要去找发生的时间点、原因、当下的心情情绪、最后是怎么抽身出来、经过了怎样的思考等,后期尽量不断去缩短它。
对以上的分类集中到晚上睡前进行记录复盘,分解每天的时间去向,看自己由多少高效工作的时间,和浪费的时间。持续地记录、分析、总结,我们会很清楚自己的时间去向,想办法将浪费的时间减至最少。
利用“瑞士奶酪”时间管理法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出版过一本畅销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书中讲了一个“瑞士奶酪”时间管理法。瑞士奶酪是一种表面布满小孔的白色奶酪,就是在一个比较大的任务中,通过见缝插针的方法,来充分利用那些如奶酪上面小孔一样的零碎时间。
这种管理法告诉我们不要消极等待整块的时间出现才开始工作,而是可以利用各种零零碎碎的时间,将一个大任务在任意若干个零碎空闲时间里不断地在大脑中提取、实践、复盘、分析的一个又一个回路,将总体思路和框架逐步明确。
时间的颗粒度
在时间管理上有个专业术语---时间颗粒度,是我们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据说别人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英国资深记者迈瑞里德尔这样描述自己和比尔盖茨的一次会面经历:盖茨有一张类似美国总统的行程表,他对很多重要工作都会在5分钟内做出决断,而对于其他一些短会与人握手等活动,则以秒为单位做出决断。
2002年,比尔盖茨计划前往北京的一个酒店参加活动。在比尔盖茨到来之间,微软中国的员工一遍又一遍地仔细计算从电梯口到会议室需要的时间,在盖茨准时抵达酒店后,所有握手、拍照、签字、离开等环节所用的时间都分秒不差。这就是比尔盖茨对待时间的态度。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有一次某媒体主持人计划采访王健林,但主持人和摄制组因故迟到了3分钟,结果王健林当着主持人的面愤而离去。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不同。一个时间颗粒度为15分钟的人,无法容忍3分钟的时间浪费。
要提高办事效率、战胜拖延症,就要尽可能地细化你的时间颗粒度,你的时间意识会越来越强,你的时间越加珍贵,你留给自己的拖延空间就越少。
莫法特休息法
詹姆斯莫法特是《新约全书》的翻译者。在莫法特的工作室依次摆放着三张工作台:
第一张放的是《新约全书》的翻译稿
第二张放的是一篇论文的原稿
第三张放的是他征在些的一部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工作方法是,如果一项工作累了,那就转移到第二个工作台,继续做第二项工作,累了再转移到第三项工作以此类推,在切换工作的同时大脑得到了休息。人很难将经历长时间集中到一项工作上,如果长时间从事某些单一工作,人的精力就会分散,工作效率就会降低。通过切换不同的工作来使人由于换到新的项目中而兴奋,从而重新集中精力。
1.适合根据左右脑功能的不同侧重来切换的工作,你有哪些呢?
2.适合体力、脑力来切换的工作有哪些呢?
3.适合不同属性的任务来切换的工作有哪些?
4.适合动静交替方式切换的工作有哪些?
5.个体、团队的工作形式来切换的工作有哪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