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读书吧
读后感 | 《穿越孤独》

读后感 | 《穿越孤独》

作者: 占卜之琳 | 来源:发表于2017-10-05 18:43 被阅读192次

    这段时间在看《穿越孤独:精神分析师眼中的孤独与孤单》这本书,同时也对前期看过的《Doctor Who》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看过了《Doctor Who》之后,不由得被孤独而又迷人的Doctor而圈粉。而对于这部剧的主角the doctor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孤独了,假如一个人处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中,那么他的自我将会慢慢消失,也即是因此,他不断的选择旅伴,参与他们的生活中,这会让他有关系的链接,有一个人来镜映他。

    如果要说,读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可能会说,这会让你不再那么绝对,你会更擅长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当然这确实是对的,但如果你要问,读心理学书籍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那么我想说,它让我更能够深入我自己的内心,能够更好的认识人类的心理现象,不是无知而无谓。因为一个人的出生直到死亡,它都会涉及到,你的每一个情绪和想法,它都会给你解释。

    《穿越孤独》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从精神分析角度去探讨了一个人精神上的孤独到底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它为什么会存在,人们怎样面对处理这一体验。它的作者是一群有着深沉的爱的精神分析师们。

    为什么弗洛伊德乃至精神分析受到了那么多的喜爱呢,我想“它能让你和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待在一起,并且尝试去理解你”是功不可没的。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他人的理解,寻找自我的旅途中。如果说有什么能够触碰到人们灵魂深处的话,恐怕只有精神分析了。而这种深也让人着迷不已,以至于我们都尝试着去挖掘,去理解,一个人为何如此行为。

    我们常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如果孤独可以忍受,那么它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创造力的活动。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它将有可能成为一种疾病。正在看文章的你呢?你是如何感受孤独的?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之前一直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看书或者是其它方式自愈,看完书以后才真的认识到它其实这种效果很微小。可能你了解到了你的一些创伤的来源,你行为的动力,也即是你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自己,但这就疗愈了吗?

    如果你了解“见证”的重要性的话,估计你可能会对此打个问号了。为什么我们在完成一项事情,做成一个项目的时候特别希望能让他人看到呢?这就是见证的力量,它给了我们很重要的确认。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就强调一种健康的孤独,一种良好的独处能力,一种既能和他人,也能和自己和谐相处的能力。

    有人说我们一直处在关系――自我确定这两条发展路径中,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人格的两大结构,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这两者的需求不同。有时候我们更倾向于独立以获得自我确定,有时候我们又希望能够在关系中保持联结,健康的孤独也是扎根于关系的。

    曾很疑惑为什么现今这么多的宅男宅女,甚至发展出一种宅文化,甚至连我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宅。是他们喜欢宅在家里吗?喜欢独处吗?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更喜欢有人在一起的感觉吧,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出去呢?不去发展关系呢?

    很多有过宅的经验的人告诉我说,其实很多时候选择宅是因为它是一种最安全的方式(有时候也是最舒服的方式),它不会给我带来来自对方的焦虑。就拿周国平的话来说: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 《穿越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uk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