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如何学习,那么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将是最为高效的。
学习的过程中指向一种知识,学习如何学习又指向另外一种知识,前一种知识是关于内容的,后一种是关于如何获取内容的。我们也可以说,学习是关于学的,学习如何学习是关于教的——教自己学,学习是一种方法,学习如何学习又是另一种方法———关于方法的方法(即掌握方法)。我们把学习称为学,把学习如何学习称为教,教与学都是一种方法,一种规律。学是一种术,教则是道,教是关于术的术。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如何学习,我们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如何运用方法,这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不断推进我们方法、能力的发展,从低级走向高级。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如何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我们也可以说学习是一个整体,我是我的老师,我是我的学生,我在学习的过程——即自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我学习的同时也在教我自己如何学习。
如何学习是一种实践,那么如何学习就是一种理论。学习如何学习就是通过实践获取理论,而学习又是再一次的实践,这种实践是靠理论指导实践,并同时用实践检验理论并得到反馈然后完善和发展理论,而再次的学习又从完善过的理论中指导并发展实践,且再一次的检验和发展理论,于此循环往复不断,实践与理论就会不断的被完善和发展。因此学习本身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身就是在实践,而实践的过程本身又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实践与理论不断地相互作用,于是学习不断的被发展,被超越。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日深。学与教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我们暂且称为“学”。因为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学是另一种形式的教,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学。
学与教共同构成了“学”,而“学”中又包含了学与教。无论是学,还是教,本质上都是学。我们可以说,学与教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学”,又各自自成一体——形成更小一级的学。
比方教师的教,从备课开始,通过教材,了解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计划是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成果,上课则是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在一次次备课——上课——反馈的活动中,教师的教其实就是不断的从理论——实践中得到发展的,而这种教其实从某种形式上就是教师的学。
学生的学,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读、写、绘、画、算、唱等活动表达出来或解决问题,从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那么学生的学也是在理论——实践中不断的被发展的。
教中包含着学,学中体现着教。部分被包含在整体中,整体本身又以某种方式存在于它所包含的部分中。因此,学能发展成教,教也能发展成学,学能促进教,教同样能促进着学,两者共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上升的“学”。
学与教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学”,而动态的“学”又能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局部的学与教,以此来适应不断产生的变化。我们可以说,学与教本来是有关学习的动态过程中的静态知识,但在学与教的相互作用中展开了学习的动态过程,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与教变成使用静态知识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
学与教指向于“学”,并服务于“学”。学与教是同一主体在不同语境下的身份转换。教是为了学,学是对教的应用和发展。“学”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教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长和超越。
学是教的基础,教是学的发展。学能发展成为教,教又能发展成为学。教为学服务,学为教提供参照和依据。教指导着学,学体现着教,教制约着学,学影响着教。教促进着学,学同样促进着教。
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学是从不知到知的推移,教是从知到不知的推移;‘学’到了‘知’,又会发现更高一层的‘不知’。‘教’到‘不知’的时候又会去追求‘新知’。因此,教与学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立统一,推动着学习过程矛盾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学只有发展成为教,才能实现更高效的学。如果没有发展出教,就不可能形成“教的学”,只有“教的学”才能指导学,促进学,发展学,丰富学。“教的学”是动态的学,它是开启元认知的学,是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监控学,及时的调整和校正学,这样的学才是螺旋上升式的学。换言之,一个人的学习称为自学,自学最好的状态是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学习,我是我的老师,同时我也是我的学生,我在学习的同时也在指导自己如何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