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在这凄黄的灯光下,敲瓦的雨声中,伴着我的只有自己的孤零零的影啊……亲爱的曼妹!我唯一的安慰!我的力的发动机!我的精神的兴奋剂!我的黑暗里的月亮!我地渴望着的太阳光!你将怎样的鞭策我?怎样的鼓励我?怎样的减少我的悲哀?怎样的指导我前进的途径?”——洪灵菲致曼曼
不知各位读完上面这封情书后的感想如何,我先说说我的吧:“太直白和肉麻了!”
“发动机”“兴奋剂”等等这些情话估计放到现在,绝对是油腻的顶峰了。但是在民国初年,有勇气地用这么直白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爱意,不得不由人赞叹。
首先,先介绍一下这封情书的撰写人洪灵菲先生。
洪灵菲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伟大革命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而洪灵菲先生则是在1926年便入党了。
先生出生于1902年,虽然家庭贫困,但才华横溢,青年时期进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读书。
读书期间,洪灵菲先生积极参与革命运动。1927年,因大革命失败,先生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通缉,被迫在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辗转逃亡。著名小说《流亡》便是先生根据自身经历编写的。
那么“曼曼”又是谁呢?
我查过一些资料,部分资料说这位“曼曼”指的是洪灵菲先生的妻子,但也有部分资料表示,洪灵菲先生与妻子并无太多感情。
在洪灵菲青年时期,家中父母未经其同意便与周边村庄一黄姓人家结亲。这位姑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子,在洪灵菲先生看来甚至可以用“目不识丁”形容。
先生与父母抗争多次,但最后却因家人以断绝关系和经济来源相要挟,不得不与其成亲。
后来,先生进入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工作(上海反革命政变之前),并结识自己的理想革命伴侣——秦静女士。
秦静女士在洪灵菲先生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3月,在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作为二人爱情的象征。
然而,甜蜜总是短暂的。同年4月12日,上海爆发反革命政变,战火于几日后蔓延到广州,洪灵菲先生也在通缉之列。
自此,二人被战火分离,洪灵菲先生在新加坡、泰国等地辗转流离。直至同年冬天,才返回上海,并发表了自己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流亡》。
而《流亡》中的女主人公,名字便叫“曼曼”。男主人公的名字为“沈之菲”。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清楚,开篇中的“曼曼”其实是个虚拟人物,而她代表的,很有可能就是洪灵菲先生的革命伴侣,秦静女士。
可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爱情实在过于珍贵。
1933年,洪灵菲先生被叛徒出卖,次年,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年仅32岁。
洪灵菲先生曾言:“为革命而恋爱,不以恋爱牺牲革命!革命的意义在谋人类的解放,恋爱的意义在追求两性的谐和,两者都一样有不死的真价”!这也是他与秦静女士的共同理想。
在洪灵菲先生的小说中,曼曼十分崇拜沈之菲,并在沈之菲的影响下也参与到了革命事业中,战火从未将二人的感情分离,反倒将两人拴得越来越紧。所以,沈之菲对于曼曼来说,已经不光光是爱人。
也正如开篇情书中所表现的那样,对于洪灵菲先生而言,爱情与革命是同等重要的,他与秦静女士在革命和爱情方面非常契合,有着灵魂般的共识。或许秦静女士的存在,对于处于战火中的洪灵菲先生而言,是最大的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58449/ba3e7e75d192feb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