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蒙台梭利教育
对蒙氏教育的误读(4)--蒙班的孩子上小学不适应

对蒙氏教育的误读(4)--蒙班的孩子上小学不适应

作者: 博苑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1:19 被阅读0次

    误区之四:蒙氏不学东西,上小学不适应

    从蒙台梭利的生平故事中,我们知道蒙氏教学法最开始为世人所关注,就是因为学习效果好。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的语言、数学、身体运动等诸多能力,远远超过了普通学校孩子们的水平,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孩子们显示出了惊人的专注、自律、礼仪和创造力。

    这应了中国一句古话——授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在很多的家庭,把学习仅仅视为对现成的知识的教授,这是很大的错误。

    这一错误,不仅存在于认知问题上,还存在于孩子的各项能力的培养方面。成人对于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不仅仅把现成的鱼给了他,还得把鱼做成美味,切成小段、去掉刺,拿勺子喂到他嘴里,无所不用其极,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孩子。蒙台梭利对这种做法有非常犀利的批评,认为这种方式是在奴役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变得无能、废物,这种方式一定是灵验的。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完成对自己的照顾,下雨不敢出门,遇到困难就找妈妈哭诉,我们能想象在未来他能做成什么事呢?他能克服什么困难?能解决学业上、工作上、家庭中的难题么?能获得家庭的幸福?创业成功?几乎都不可能。

    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现成的东西,而是设法给他一张渔网,让他自己去打渔,这张渔网就是方法、技能与思维模式。相比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建立模式,无疑会让一个孩子更持久的受益。

    更进一步,好的教育,甚至连渔网都不给孩子,而是去激发孩子对鱼的美味的向往,保护孩子探索尝试的兴趣。这是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与动力层。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建立起目标,激发起他内在的愿望,那么,渔网也好,打什么鱼也好,都不重要了。无论是几何代数的鱼、语文英语的鱼,还是工商管理、计算机工程的鱼,其实都没关系,他自己就会努力去扎网捕鱼,不再需要我们来操心。遇到了困难,他自己会去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这才是找到了根儿,找到了学习与发展的根本。大家会发现越是省心的孩子,学习就越好;越是要天天盯着写作业、督促检查的,一会儿巧克力、一会儿打手板的孩子,有几个学习很好的?

    所以,蒙台梭利教育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她试图从根本上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而不是表层。她希望建立起儿童自主的学习动力,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不是不学东西,而是在用不同于死记硬背的方式在学习。

    一个孩子如果在蒙台梭利班级生活三年,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会是很突出的,到了学前班的年龄,他们的数学、语言的发展都会非常突出,比如做千位数的加减乘除,都没有问题。而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就是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当然,学习成绩绝非蒙氏的核心追求,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只不过是蒙氏教育的“副产品”。蒙台梭利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最好的礼物是:惊人的专注、自律、礼仪和创造力,良好的习惯,优雅的气质,内心有他人。

    不过,取得这些成果的前提是:蒙台梭利教师的持续学习与专业度,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要做真蒙氏,要扎扎实实的学,扎扎实实的做,这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蒙氏教育的误读(4)--蒙班的孩子上小学不适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bw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