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框架:
一、关于本书。
二、关于作者。
三、核心知识整理。
四、个人心得体会。
一、关于本书
本书讲的是一个现代人应该有的智慧和见识,会详细解释理工科思维看待世界的方法,调查往往比常识更可靠。会谈到教育问题,了解高中的本质和所谓的“美式教育”的真相。除了思维方法,还会介绍智识分子必备的思维工具。二、关于作者
万维钢,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精英日课》主理人。
三、核心内容
1、理工科思维和文科思维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说别用常识理解世界?
3、很多人追捧的“美式素质教育”,真相到底是什么?
4、智识分子必备的两个思维工具、尺度和贝叶斯定律。
一、理工科思维和文科思维有什么不同?
文科思维,主要特征是没有量化的概念,经常坚信某种理念能解决一切问题。理工科思维的关键在于取舍和量化。也就是说,不管面对什么问题,用理工科思维看来,都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解决方案。任何方案,我们都要对他进行取舍,量化,还要用科学的方法检验。
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并不在于你有没有一个高大上的理念,而在于“度”,复杂的世界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利有弊,想要学会寻找合适的“度”,你至少需要掌握两个不同的理念。但是很多人,往往只知道宣传自己的理念,最后被理念给劫持了。用查理·芒格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手里拿的是锤子,那你看什么都是钉子。
二、别用常识理解世界,调查往往比常识更为可信。
研究表明,像社会科学这样的软科学,所谓专家们的看法不见得就比普通人更正确。美国的心理学家泰特洛克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调查了284个专门预测政治经济趋势的专家,研究项目就是让这些人预测各种问题,这个研究做了二十年,结果是,这些所谓的专家预测的准确性还比不上直接抛硬币。
三、所谓“美式素质教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应试教育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不出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像美国的素质教育一样就好了。实际上,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都误会了高中的本质,一般人认为,高中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但这个答案是错的。高中学的大部分知识,一般人在工作生活中根本用不着。真正教技能的地方是技院,而不是高中,高中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而是把人分类。高考题之所以那么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题目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们够难,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和人区分开。
名校只是一种稀缺资源,只要想进名校的学生比招生名额多,高考就一定是激烈的竞争。那如果全国高中都用极端的手段玩高考这个游戏,大玩军备竞赛,会不会让全国高中生都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从而影响了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答案是:不会。
韩国的高考竞争比中国更激烈,可韩国不管是科学还是技术方面的创新,都没有被高考的军备竞争影响,它是亚洲科技创新最强的国家之一,所以说,军备竞赛的高考,并不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再来看看美国教育,通常人们看到的美国教育,其实只是皮毛。就比如说,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学生多才多艺,从小就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深入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多才多艺,并不是自己愿意做那么多事,而是因为这些活动是美国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考试分数一样重要。所以从本质上看,中美教育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四、“智识分子”必备的思维工具
1、尺度
你有一家创业公司,全公司上下一共几十人,基本上不需要怎么管理,绝大部分人都在干具体的事情,可如果你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一百倍,成为了大公司,你要是还按创业初期的人员结构,等比放大,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尺度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个规律不仅仅是个认知问题,而且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如果一个系统已经变得很大了,可是它还在使用过去小尺度的游戏规则,那就会出大问题。
2、贝叶斯定律
贝叶斯定律是统计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是用来计算主观概率的。咱们就不说贝叶斯定理的计算公式了,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要时刻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千万不要非黑即白。
一个智识分子,应该拥有复杂的信念体系,时刻调整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要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世界观,观点随事实改变。
四、个人心得
“智识分子”这个词并不是作者万维钢发明的,但他却赋予了这个词新的含义,面对着这个越来越复杂化、人工智能化和阶级分层的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一道不得不做的选择题:是做刺猬还是做狐狸?何为刺猬思维,坚持自己的认知不变化,用身上的刺去回应这个社会的变化,不变化,躲起来过自己的日子。那何为狐狸思维?多长不同见识,多学不同认知方式,懂的迁移,更善于做决策,也就对未来能更准确的预判。毋庸置疑,我们应该选择狐狸思维,而狐狸思维就是“智识分子”的浅意表达。
作者在第三章里提到了中西教育的差别,其实透过教育制度,作者更想阐述的是东西教育背后的不同阶层隐喻,和对人的评判和塑造方式,例如:贫民教育是为了让人获得工作,中层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价值,而上层教育则是为了制造规则,改变世界。这就是阶层的区别,当我们的父母还在教育我们上大学的目的是出了校门后找一份好的稳定的工作,而上层教育却从一开始就学习决策与自主选择,不需要取悦任何人,需要的是考虑评判他人,为世界制定规范。
所以说,家庭阶级出身的不同,就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从俗,他们凭借一腔热血和内心的强烈驱动力,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业,最后打破了阶级的局限,改写了大数据的结论,这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但经济学告诉我们,得到必有代价,这些英雄在改写历史、做出创新突破的同时,也承担了常人不敢冒的风险,常人不能受的打击、挫折和委屈。
不管在哪一个时代,英雄都伟大,但都不易。认识到这一点,不管做不做英雄,都能从中反观自己,知道英雄和常人的差异,从而升华我们的生命,要知道,生命的改变就从这一点点认知积累而来。
最后摘录一段,一位网友写的书评,看完后有一种热热的东西再波涛涌动。。。
“坦率的讲,现在的我,缺乏做英雄的见识,更缺乏做英雄的勇气。但是,经常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视线感觉一下子宽阔,仿佛枯燥的平原上耸立的山峰,或是纵横街道中的摩天大楼。我知道人的潜力可以做成那样,我知道生活并不仅仅是华丽的物质和苟且,不仅仅是精致和算计和止损,还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还可以改变世界。这个结论本身并不新鲜,只是我自己,还有很多人,长久的、长久得遗忘了它。当被生活繁琐的细节、膨胀的欲求搞的鼠目寸光了之后,需要有人提醒这个结论。”
经济学或许很复杂,但经济学思维很有用,可称为智慧,本文说的经济学五个智慧:
1. 国家不是家庭。国家由陌生人组成,讲究公平、契约而不是家庭里的伦理感情、按需分配,用家庭的观念行社会之事容易好心办坏事,比如贸易保护。
2. 没有免费的午餐。凡事将代价,讲边际收益,然后取舍。也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有利则取不利则舍,付出和收益不成线性关系。
3. 人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的很多社会行为是一种不习惯、非理性的行为,要使之理性、习惯,两种办法,一种是利诱一种是威逼,经济学用利诱,名曰:激励。
4. 市场是一种激励信号的传递方式。通过价格信号,资源优化配置。私有化只是市场的基础条件,激励信号的有效传递才是市场厉害的地方。所以在市场经济下办事一定要让激励传递达到它应该达到之处。
5. 结果可能出乎意料。也就是凡事有风险,世界是个复杂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微小因素产生的结果难以预料。
### 高效能任性
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证明做道德上的好人与取得世俗的成功有关,那些成功者——指富人、企业家接触起来非常有道德、有风度,善于跟人合作,但有研究表明这类人其实是非常自私、贪婪的人。也就是说成功跟自发的动力、跟欲望有关。不过做一个有道德的并非没有好处,当然所谓的道德并非文化规矩,而是自发的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甚至不受自身情感影响(如同情心)的道德,它的真实含义是积极主动,用原则来思考,这样的人内心真正骄傲、自由,而且是一种不迎合他人的成功方式。
- 参考书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