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人照顾孙女16年,因“带孙费”与儿子儿媳对簿公堂,导火索是儿子儿媳要离婚,孙女坚定地选择了妈妈,奶奶寒心下一纸诉状递上法庭,要求儿子儿媳支付自己抚养孙女16年的抚养费28.8万元。虽然儿子儿媳已离婚,但法院最终判决儿子与儿媳共同支付原告抚养费10万元。
你家孩子谁带?生而不养绝非父母的初衷。案件虽然结束了,但关于“‘带孙费’该不该要,孩子究竟该谁来带?”的问题,一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和激烈的探讨。
全权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是最不负责的选择。
在中国,很多双职工父母迫于工作压力,一心忙于赚钱养家,习惯于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来照顾。
很多老人退休后没事做,为了排解孤独,他们也很乐意帮助儿女照顾孙子孙女,享受儿孙绕膝之乐。
然而,照顾孩子是件劳心费力的苦差事,孩子天性好动,老人毕竟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一旦有个跌打损伤,对老人孩子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并且照顾孩子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长期精神紧绷容易造成老人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况不佳。
很多父母未经慎重考虑,就轻易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不仅苦了老人,对孩子的成长也不益。
太过操心儿女生活的老人,往往自己也过不好。
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老人,儿女在大城市打拼,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规划,选择到大城市帮忙照顾孙辈,但由于言语不通,社交圈子小,加之生活习惯、育儿观念不同,跟子女时常发生口角,备受家庭矛盾困扰。
甚至有些兄弟姐妹较多的儿女,因为老人帮其它兄妹带孩子,没办法帮自己带孩子,儿女会心生怨怼,也因此,老人不免要遭遇冷落、谴责的不公对待。
老人带孙是情分,不是本分。他们没有义务在养大我们的同时,还放弃自己的生活,继续无偿地照看孙子。
在国外,很多老人退休后都不照顾孙子,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规划,出去旅游、写书、料理花园,过着自己津津有味的晚年生活,很少插手儿女们的事情。
纵观中国传统实际生活,对于“老人带孙”的问题,无论是子女还是老人都值得反思。
那么,孩子究竟该谁来带?
作为父母,生儿育女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清楚,自己要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与义务。
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何以为家》让无数人看了心碎不已,影片讲述了一位12岁的小男孩赞恩,因持刀伤人被送进少儿监狱所,绝望之下他将亲生父母告上法庭。在赞恩的控诉里,父母生下赞恩与其兄弟姐妹,却丝毫未尽养育的责任,他们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在赞恩仇恨而绝望的眼神里,你完全想像不到这是一个12岁的小孩。
生而为人,何以为家?生而不养,何为父母?
现实社会中,很多双职工父母一天到晚忙于赚钱养家,无暇照顾孩子。要知道,赚钱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事情,而孩子的成长却是一瞬而过的,一旦父母缺席,日后再想弥补已是枉然。
在孩子眼里,成长路上最在意的是父母的陪伴。
正所谓有妈的地方才有家,有家的地方才有温暖,母亲的陪伴能很大程度上带给孩子家的安全感。很多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要让母亲来带孩子。
当然,父亲的参与同样也很重要。著名思想家马克思就很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在马克思家里,每周星期日是固定属于女儿们的日子。这一天,即使再忙,他也会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专心陪女儿们做游戏或外出郊游游玩,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马克思对孩子的做法中受到启发,无论平时多忙,每周至少抽出一天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和关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双职工父母,要学会平衡老人和孩子的关系。
对于老人,要学会主动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花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不想照顾孙辈,可以坦然拒绝,毕竟老人没有照顾孙辈的义务。而对于儿女,要理解老人,学会欣然接受老人不照顾孙辈的意愿。
如果老人愿意帮忙照顾孩子,儿女们要学会感激,更要学会平衡,绝不能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推给老人而不闻不问。老人的帮忙应当被看作是协助,是合作,我们可以考虑在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请老人代为短暂照顾。
为了不让老人受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考虑聘请专业保姆照顾孩子,并请老人帮忙监督保姆工作。
生意场上有句老话:“没有不成功的谈判,关键得看你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照顾孩子的问题上也是同理。
注重孩子成长教育的父母可以尝试让母亲先全职照顾孩子,待孩子上幼儿园或者有了独立自理能力之后,再考虑重回职场,毕竟有失必有得,损失的是短暂的职场工作,获得的是孩子关键时期最重要的陪伴。
现代社会,离婚率高涨,对于孩子来说,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多或少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父母维护好婚姻关系,也是对孩子最有力的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