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尽管表面上也四平八稳地长大了,但是在内心深处,似乎缺失了一部分。在很多时候,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不快乐,为什么付出比接受容易,为什么和家人亲近不起来?他们不知道缺爱的童年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被困于其中无法逃脱。
这类人一般会有以下特点:自我存在感低,经常会不切实际地自我评价;善于同情他人,但不同情自己;对情感的流露有羞耻感和罪恶感;述情障碍,无法辨认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今天先来了解一下:自我存在感低,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我们知道,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主要是来源于周围环境的反馈。他接受到这些信号,然后对自身的能力、价值、缺陷才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他会综合出一个现实且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这是他人格形成的基础。
作为和孩子产生交集最多的父母,如果在情感层面上疏于关照孩子,孩子无法接受到被注视的信息,会认为自己并不重要、不被在乎,导致自我存在感低。另外,孩子无人分享成功、失败、困难,也得不到父母的指导、赞扬或批评。得不到回馈,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即很难形成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
这样的评价是他对自己后续人生路上遇到的事情做出选择的基础。比如高考时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他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需要远离的、哪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这些都是对自我的认知。有利于维护自尊,以及在失败时调整情绪。
例如,对于高考没达到录取分数线,那些自我认知不足的人,会因失败而颓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心生绝望于是选择放弃;而情感被充足滋养的人,会这样鼓励自己:我在其他方面挺不错,只是不够录取分数,如果我想成功,得加倍付出努力。这样想清楚后,他投入新一轮复习中。对于这类人来说,失败只会促使他更加认清自己。他们的生活永远是多彩的、充满希望的,不会陷入无助迷茫的误区。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面对打击会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却百折不挠的原因,因为背后情感支撑的枯竭和丰沛。
生命是需要情感做基础的,如果在童年时代欠缺,那么必须在成年时填补。不然的话,就会认知不足,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融入人群与社会,也找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