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节 - 六
一
以慈悲和知识之母的力量 (a)观音,*观世音的“三位一体”居住在观音天(b),宇宙生命活力(Fohat),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呼吸,众子之子,已经从下方的深渊(混沌)中召唤出了Sien-Tchan(我们的宇宙)的虚幻形式和七种元素: -
(a)
慈悲与知识之母被称为观世音的“三重组合”,因为在她的相互关系中,形而上学和广大无边的,她是逻各斯Logos<译释: 哲学上称为理智;神学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的“母亲、妻子和女儿”,正如在后来的神学翻译中,她变成了“父亲、儿子和(女性)圣灵” - Sakti <译释:神性阴性创造力的概念或化身>或能量 - 三者的本质。
因此,在吠檀多信徒的隐秘教诲中,Daiviprakriti<译释:Daiviprakriti是《博伽梵歌》中使用的一个术语。
H.P.布拉瓦茨基将其定义为Logos的意识能量,或其力量和光。
据她说,Daiviprakriti代表了Logos能量的女性方面>,光显现出来透过Eswara<译释:至高无上的存在,湿婆的诸多名字之一>,即Logos, 同时也是Logos的母亲和女儿或Parabrahmam<译释:超越众神的绝对现实>的道名言;而它在泛喜马拉雅的教导 - 寓言的层次和形而上学的神谱学中 - 它是“母亲或抽象的,完美的状态,根物质(Mulaprakriti),本性之根; - 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与Adi-Bhûta<译释:自然界中的第一个、原始或原始元素;“万界的原始、非受造的因> 相关,表现在Logos中, 观世音菩萨(Avalokitêshwâra); - 从纯粹玄妙的宇宙, Fohat,*“儿子之子”,雌雄同体的能量由此从这个“Logos之光”而产生,它在客观宇宙的境界上表现为隐藏不可见的,和显现出来的一样多,电能 - 这就是生命。
*
这一节是从中文文本翻译而来的,Fohat名称作为原始术语的对应词被保留下来。
真正深奥的命名无法给出,因为它只会给读者带去混淆。
婆罗门教义与此没有对应的词。
在许多方面,Vâch似乎接近中国的观音,但是在印度,没有像中国敬拜观音那样对这个名称下的Vâch普遍的敬拜。
没有一个公开的宗教体系采用过女性创造者,因此,从世俗宗教的最初开始,妇女就被视为不如男人对待。
只有在中国和埃及,观音和ISIS才与男性神明处于同等地位。
密教忽视两性。体现大平等性
它的最高神是无性别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既不是父也不是母;它最初显现的生物,无论是天上的还是地上的都一样,都只是逐渐地雌雄同体,最后分离成不同的性别。
†
“神智学家”,1887年2月,第305页,关于《薄伽梵歌》的第一次讲座。
女性标志的奥秘
(b)
观音天,字面意思是“悦耳的声音极乐地”,观音的住所,或“神圣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圣言或是话语的意思:“讲话”,作为思想的表达。
因此,我们可以追溯到与希伯来语Bath-Kol的联系甚至是起源,“圣音的女儿” 或圣言,或者男性和女性的Logos,天人或原人亚当,它们同时也是Sephira<译注:十种属性组成的生命树>。
后者当然是印度教的Vâch<译释:第一音,语言的来源>所期待,话语女神,或是言语女神。因为Vâch<译释:第一音,语言的来源> - 如前所述,梵天的女儿和女性部分,一个“由众神产生的” - 存在,与观音,伊西斯Isis(也是奥西里斯的女儿、妻子和妹妹)以及其它女神们在一起,女性Logos,可以说,是自然界中活力的女神,话语、语音或声音,以及言辞。如果观-音是“悦耳的音声,”那么Vâch也是;“悠扬的母牛,产出营养和水”(女性原则) - 作为母性,“供给我们营养和食物,”。
她与Prajâpati<译释:万物之王,古印度吠陀时期的伟大造物主神。
在后吠陀时代,他被认定为印度教的神,梵天>一起参与创造工作。她不受男女性别的限定,她是随心所欲的男性合女性,就像夏娃和亚当在一起一样。
她是Aditi(译释:无边无际,在印度神话的吠陀时期,是无限的化身和天神团体的母亲,阿迪亚斯)的一种形式 - 高于以太的原则 - 在Akâsa<译释:弥漫在所有空间的微妙、超感的精神本质>中,是自然界所有力量的综合体;
因此语音的来源(Vâch)和观音都是自然界和以太中隐秘声音的法力的效力 - 这“声音”召唤出Sien-Tchan<译释:据说来自汉语。根据H.P.布拉瓦茨基的说法,该术语指的是“我们的宇宙”[1]和“形式和物质的宇宙”。
[2]
很难用已知的中文单词识别任何拼写。
大卫•雷格尔(David Reigle)认为,这个术语可能与藏语སེམས་ཅན(sems-can,“有情众生”或“有生命的存在”有关。
[3]
然而,乔恩•弗格斯(Jon Fergus)提出,sien-tchan 指的是中国的天下(tiānxià,“天下的一切”),它在哲学上和形而上学上都表示着显现的宇宙。>,宇宙的虚幻形式从混沌和七种元素中呈现出来。
因此,在摩奴梵天(Logos也是)中把自己的身体分为两部分,男性和女性,并且后来创造着谁是Vâch,, Viraj,谁是他自己,或还原为梵天 - 一个学识渊博的吠陀秘学者如此谈到“女神”,解释为什么Eswara (或梵天)被称为言语(Verbum)或圣言(Logos);为什么实际上它被称为Sabda-Brahmam<译释:婆罗门的灵魂通过它的阿卡西克面纱来表达自己,如神圣的Logos、文字或声音。
类似于太阳系中活跃的、未呈现的Logos,并且在意义上与有关Logos的意识能量,或其力量和光(Daiviprakriti)的教导密切相关。
在后来的古印度教思想中,由于sabda是字的意思,在吠陀里Brahman婆罗门被认为是显现出来的,所以sabda-Brahman经常被用作吠陀经本身的标题,作为婆罗门的启示话语或婆罗门的文字表达。>: -
*
第306页讲授者说到:“进化是由Logos的智力能量开始的,而不仅仅是因为根物质(Mulaprakriti)所蕴含的潜能。
这个Logos的光是……
在客观事物和Eswara(或logos)主观思想之间的链接。有几本佛教书籍称之为Fohat。它是圣言传播的一种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