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很多视时间如「生命」的人,也听说过很多惜时如金的故事,比如:一切细小的时间都不能浪费,可以利用上厕所的时间看一篇文献;.一切用来「等」的时间都如坐针毡;回复别人,最常用的一句话是:“没看到我整天多忙吗?”
当然,这些只是个例。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快到你不得不靠熬夜来完成很多工作,快到你只能在通勤的路上寻找片刻小憩时间,那个“车马很慢、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比夜幕还要遥不可及。
很多人都想习得高效的处事方法,但谈到高效无非两种思路:利用零碎时间做尽可能多的事;尽量节省工作时间,即所谓的挤时间。
但是总结一下一周的工作表你会发现:从来不存在通过挤时间来完成某件你一直很想做的事情。零散时间倒是很多,但利用结果,客观来说,悲喜参半吧。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内驱力
它是指某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如果你今天的日程安排很满,早上六点钟起床背英语,然后写策划、上课、做论文、搜集资料、做笔记、统筹社团工作……但是,一个不小心把手机屏幕摔碎了,而你不得不挤出时间去修好它,因为不这样做,很多工作根本无法进行,这样你一定能多出3个小时用来联系维修店修理手机。
看吧,其实时间的弹性很强,关键在于你的内驱力是否足以支撑你做好满满的计划。很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我们因为等一个人而耽误了下一项工作进程,大脑的第一反应会选择怪罪于这个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印证:78%的人会做出相似判断。但客观点说,有时这并不全是他人的责任。
高效利用时间关键不在于零散时间安排得多么丰富,时间利用多么充分。想要通过节省时间来得到更好地生活,不如先想想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时间很容易就安排出来了。
可以反问自己:花时间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做的?选择不做这件事是因为没时间还是那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通常,「我没时间做某事」是个伪命题。
举个例子,如果提前告诉你读完这本专业书,你就能拿到本专业第一,并获得学年奖学金,你会不会说:“我没时间读这本书。”对待重要的事情,拿出不得不去做的态度,时间总会安排出来的。管理好生活中的常规事物,分析清楚什么事情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们通常会做年终总结,通过与他人比较,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得失,但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展望比个人总结更重要。在未来固定的时间段内,把你想做的几件事列出来,聚焦目标,步骤量化,逐一完成。要注意,一个很普遍的规律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定2-3个目标热忱专注即可,不然贪多必失。
经济学家把星期五下午称作:“低机会成本时间”,这个时间不妨试着清空大脑,列一个list。一周168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3小时,那么每周还有35小时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如何利用,提早列计划吧。
作者简介:期年,90后文字匠人,逐梦新星,温一壶酒,邀你对话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