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8117/9e26aae51f6274d4.jpg)
附近小区的睡莲已盛开,再过几天就立夏了。每到夏季,看到满河满塘的荷花和睡莲,就想为它们写点什么,奈何文笔粗陋,写不出那种美,也写不出脑袋里想象的那种意境。
今早碰到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觉得很有意思,不妨来学习一下。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采莲曲是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的劳动生活情态。
古时吴、越、楚三国(位于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所以第一句把美丽动人的采莲女说成是“吴姬越艳楚王妃”,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争弄莲舟水湿衣”则写出了采莲少女们活泼、亢奋的情态,她们争相划船、嬉戏打闹,以至于被水弄湿了衣衫。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8117/15b60c71e0c479aa.jpg)
“浦”是水滨的意思,浦口即为江湖汇合处。采莲女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想想月光洒在她们粉嘟嘟的脸上,是有多可爱?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与采莲女的罗裙同为一色,就像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在这里,芙蓉就是荷花,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
明写荷花,实则写采莲女的美丽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仿佛能催开满池的荷花。
“乱入池中看不见”一句简直绝了,她们隐入池中采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已然分不清哪是绿叶红莲,哪是粉红脸蛋绿色罗裙的少女了。这一句不仅写出了人荷莫辨,更巧妙的是写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
观望者的心也乱了呢,哎呀,我急切地想看这天香国色,奈何她们乱入池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叫我难以分辨,真是急煞我也!
“闻歌始觉有人来”,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8117/313e3d43fc534b25.jpg)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采莲女们婉转清新的歌声回荡在茂盛的荷田之中,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我只知道我心爱的人儿藏在其中罢了。
全诗读罢,就像是看了一部色彩、剧情、配乐等等都非常高级的微电影,很好的还原了当时采莲女们争相竞戏采莲的盛况,还有站在岸边的男主角那心旌荡漾的模样,那画面和声音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我在想,若我下次再去观看荷花,那满塘的绿叶红莲里会不会突然惊现一位漂亮的采莲女呢?
备注:古诗词学习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