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读完
image系统设计的关键,就是把握好两个反馈的运用:正反馈与负反馈。
反馈是培养习惯的关键
什么坚持21天就能培养一个好习惯,那都是扯淡。培养习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设计正反馈。
我今年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从今年2月份开始,每周1、3、5中午12点整,我在微软附近的林间小路上跑5公里。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半年,跑了500公里。我从前去过健身房,游过泳,但都放弃了。可为什么跑步坚持下来了?首先,跑步极简,不需要器材。一双跑鞋(就是Skechers最一般的Buy one get one 50% off的那种),一件T恤,一条短裤(都是很旧的那种)就够了。毕竟跑步不用跟旁人攀比,浑身又都是汗和泥,没必要穿好的。其次,跑步节省时间。从工位上站起来,到跑起来,也就5分钟,额外开销小。不像去健身房,开车、停车、进门、更衣,找教练,这全套下来,如果按从家里站起来开始到坐到器械上为止计算,少说也要20分钟。跑步跟去健身房比起来,一来一回就省了30多分钟。另外,户外跑的好处还在于林间小路。林间小路路面松软,不用担心膝盖。空气清新,跑起来心旷神怡。我还会戴个蓝牙耳机,听些书什么的,加上人少,非常适合思考。跟这些额外的好处相比,跑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是白饶的,买卖非常划算。然而最划算的是,这一切占用的都是上班时间,而不是我的个人和家庭时间,资本家出钱,更是赚大发了。于是,这个习惯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我以前去健身房,就是个负反馈。去健身房的时间,往往都是下班以后。这正是我人困马乏、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想着还要去锻炼,就容易打退堂鼓。加之健身后疲乏,更没有精力看书学习和陪家人。我睡眠不好,健身完了晚上锻炼睡不着。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即负反馈。不消多少时日,这个负反馈就把我压垮——我放弃了。
现在的跑步,就是正反馈。跑步以后,体力和精神好了,陪家人的质量就高了。利用听书学到了知识,更是没白忙活,一举多得。跑一次赚一次,不跑就跟吃亏了似的。久而久之,也就坚持下来了。这没有任何难度,也不需要动用我那薄弱的可怜的意志力。
两种反馈
上面说的两种反馈的分类,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两种反馈本别是:收敛反馈和不收敛反馈。上面的例子,是收敛反馈。而不收敛反馈的一个例子,就是吸毒。瘾君子随着毒瘾的增加,吸食量会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嗝屁着凉,无法(至少是很难)回头。收敛反馈是把人从不平衡状态推向平衡。而不收敛反馈则是把人推向极端。
注意,所有的不收敛反馈都是有害的,没有例外。
反馈替代
从这个事上我学到的是,在设计一个东西时,反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网游就是把反馈运用到极致的典型。那如果把我们的人生也设计的跟网游一样,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未必。这里有一个反馈替代的概念。我跑步的目的,是为了有时间听书和节省时间陪家人,强身健体反而是个副产品。举个例子,如果我跟儿子交易,他只要读一本书,我就给他1美元,这就是反馈替代-——读书是正产品,美元是副产品,副产品替代了正产品,就是反馈替代。如果他依赖这个副产品而忽视了正产品,那这个反馈系统就会跑偏。一旦副产品的产量下降或停止,这个反馈系统也就随之崩溃了。我哪天不给他美元了,或者是他不再需要我给他美元了,那他也就不再读书了。在跑步的例子中,我也几乎完全依赖副产品,即利用上班时间锻炼身体。如果工作很忙或者资本家很奸诈,那我的这个习惯就会崩溃。所以我的这个习惯,从根基上也是不稳的。
有用 vs 完美
虽然根基不稳,但是在一段时间内有用,这就够了。追求完美是人生大忌。给孩子美元也未尝不可。只要脑子里有这根弦,知道这里面的道理,不依赖,自然还会设计出下一个“在一段时间内有用的反馈”。这就很好。儿子很可能通过读书,找到了真正的乐趣也未可知。
我的前老板有句名言。有一次,我给他和其他大老板演示一个系统设计,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说,这个系统设计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它只能用一段时间,是个相对临时的设计。我的老板哈哈大笑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临时的,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呵呵,诸行无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