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爱,主要指爱情。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古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刘兰芝与焦仲卿,唐玄宗与杨贵妃,……
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始终是戏剧经典。
其中每一个爱情故事都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因此才经久不衰,流传千古。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汉乐府民歌《上邪》,形象表达了热恋中人的痴狂———与君相知永不分离,除非群山消逝,江水枯竭,冬雷翻滚,酷夏降雪,天地交合!
这样的痴情又是多么震撼人心!
《红楼梦》多少年来魅力不减,与宝黛爱情感人至深也密切相关吧。
那么为爱痴狂,是福还是祸呢?
或许是福!
真爱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它是那样珍贵———让人放弃一切、等候一生却无怨无悔!
有诗为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可想而知,真爱一场是一种怎样动人心魄的生命体验!
是福也是祸!物极必反,自然之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殉情化蝶方可团聚;唐玄宗作为帝王,身份特殊,逃难四川,马嵬坡只能赐死杨贵妃,落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恨!
司马相如得势后,仍然没有逃出俗人窠臼,时间一长,便觉妻子卓文君再无往日魅力,要纳茂林女为妾。害得卓文君写了《诀别书》,以“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来表达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贞烈。爱越深伤越重!卓文君的痛苦可想而知!
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虽然世代为仇的两家最后言归于好,却让两个年轻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红楼梦》第57回可以看到,宝黛之间的真爱又何尝没有潜伏着毁灭!
当黛玉丫鬟紫鹃告诉宝玉,黛玉让离宝玉远一点时,宝玉“心中忽浇了一盆冷水一般。……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知。……直呆了五六顿饭工夫,千思万想,总不知如何是可。……”
紫鹃与黛玉亲如姐妹,为黛玉着想而试探宝玉。她告诉宝玉,黛玉明年要回苏州。作者这样描述宝玉的反应:“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晴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
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着力掐了两下,掐得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
贾母请来了王太医,诊断为“急痛迷心”,即因既急又痛而迷失心智。
这就是宝玉听说黛玉即将离开自己,遭到巨大打击后的结果!
黛玉听说宝玉如此,她又如何呢?
作者这样描述:“黛玉一听此言,李妈妈乃是经过的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得抬不起头来。
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黛玉又岂不是要命的反应?
爱到深处方知痛!情到极致是痴狂!
宝玉渐渐好起来,紫鹃继续试探宝玉———以薛宝琴为妻如何。
宝玉说了这样的话:“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拿出来你们瞧。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有凝聚,人还看的见,须得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心,为了维护自己的真情,宝玉死而无憾,而且死得越干净越好,最好不要留下一丝痕迹!
宝黛前世结缘,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得以存活,因此绛珠仙草要以泪还债!若不是如此,二人怎可能经历今生这段毁灭性的虐情!
极致的爱情就是一把双刃剑,幸运与毁灭同时并存!得到者是福也是祸!
我们不做“情痴” ,可好?!
智者孔子早已告诉我们,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爱情亦如此。
何须追逐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生死爱恋?生死劫岂是常人可以经历的?平淡夫妻的相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从双方“执子之手”的那一刻起,只要彼此愿意陪伴相随,愿意“与子偕老”,那么在婚姻的园圃里,就可以耕种、收获平安与喜乐!
平淡才能长久!能长久陪伴在一起的人才有幸福可言!但愿平淡而长久的陪伴能够成为天下眷侣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不做“情痴” ,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