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6/adead68ed0bd45fb.jpg)
堵,不如疏。自古至理啊!
中午送娃去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彩排的路上,遇到娃的同班同学。男孩,右肩挎着一个布袋子,袋口一个偌大的饮料瓶,里面深棕黑色的液体随着他的走动不住地晃荡,一看就知道是可口可乐。目测那瓶身的大小,少说也有1升的量。
这是打算自己开怀畅饮,还是和同学一起喝个酣畅淋漓呢?
我估摸着,前者的可能性更大。理由如下:
-
男孩一向乖顺,成绩好,懂礼仪,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模范”。
-
如此优秀的男孩,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他背后家庭的教育和约束不可忽视。听他断断续续说起,小学六年,他的文化补习班基本从未间断。平时如此,寒暑假也从不例外。
可见其家教较严。 -
最重要的是这条:我曾不止一次看到这个孩子做了一些不被他的妈妈所允许的事情。而我之所以知道这些事情不被他的妈妈所允许,是因为每一次他都会千叮咛万嘱咐我家的娃一定要替他保密,一定不要告诉他的妈妈。而这孩子在他的妈妈看不到的地方所做的事情,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购买在孩子们中间盛行一时的奥特曼卡片,然后拆卡,指望着中奖——抽到市价较高的卡片。每次买卡,这个孩子少则花费三五十元,多则百八十块也是常事。
我观察过,买这种卡片就像抽盲盒,又像购买八九十年代的那种福利彩票,抽中何种等级的卡片或者奖品基本全靠运气。百八十元的现金换成一盒一盒的卡片,几分钟内就能全部打开。中奖时自是开心雀跃,但多数时候所获甚少。即使偶尔抽中一两张好卡并将之转卖,也远远够不上为抽中这一两张卡片所支付的总成本。
- 与第三条类似,这男孩还会背着他的妈妈偷偷购买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市价大约70元一套的三国杀游戏卡。结果呢?游戏卡被他藏在阁楼,没出两天就被他的妈妈发现。他将此事说给娃听时,尚一脸的心惊与后怕。
问题是,他瞒着自己的妈妈偷买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这动辄百八十块的金钱又是从何而来呢?
男孩一家三口与男孩的爷爷奶奶同住多年。据男孩自己说,这些钱财都是他打着伙食费的旗号从自己的爷爷奶奶那里讨来的。
想来,老人给了孙儿一点钱,也断不会在儿子儿媳面前念叨的。
这个小小的空隙,被这个男孩十分机智地发现,并悄不做声地利用了。
傍晚接娃时,远远看见男孩抡着胳膊挥舞着空空的饮料瓶,一改平日乖巧安静的样子。看背影都知道他心情飞扬,很是舒畅。
可乐这种饮料,稍有了解的家长都不会允许孩子经常大量饮用的。而这个男孩,终于在这个父母上班,自己独自上下学的当儿,狠狠地过了一把瘾,不留任何痕迹。我想,他该是在心中筹谋了一番才实施得如此天衣无缝的吧。
只是,不知他的父母若得知了这些,该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想起大禹治水。他的父亲鲧,精明强干,治水九年而不成。禹,总结了鲧失败的教训,变“堵”为“疏”——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引水入海,终获不世之功。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位大学生,他的宿舍窗外,泡面的盒子堆成了一座小山。有人问他怎么吃了这么多的方便面?他答:“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允许我吃方便面。”
堵,不如疏。治水与育人,莫不如此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6/5b2803fe9117dd72.jpg)
半大的孩子,有的可能还没有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与需求。
又或是平日里家长管制得过于严苛,孩子没有足够的勇气大胆说出自己的愿望,尤其是在父母看来不健康或者无益的一些物事。
可是孩子的好奇心往往又是极其强烈,非适量满足无以将其火苗浇灭的,特别是当身边的伙伴都在做着某件事或者都拥有某件东西的时候,某种求同的心理与欲望的驱使都可能会使孩子选择一些父母很难发现的方法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和欲望。
有可能,在越是不得越是强烈的好奇与欲望驱使下,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父母适度放开所导致的坏处。
因此,鼓励孩子大胆地与父母交流,同时在不违反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去尝试一些自己的小想法,适度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可能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6/6805b4a77c3ee95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