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瞿秋白

作者: 东十八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0:38 被阅读3次

整理文档,看到《多余的话》,不禁又看了一遍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何必说?”

这是瞿秋白先生《多余的话》的开头。

他挣扎了十几年,终了,面对死亡,也坦然面对自我,写了《多余的话》。

文章高低,不在文辞,而在于性情与气魄。

瞿秋白先生秉浩然之气、‍‍潇洒之气,于生死之际写下的文字,超脱、坦然、一片赤诚。其气节、性情满布于文字之间。可谓是“以我手写我心”的典范。

这样的文章是可以横绝千古的

.

他对人间是有留恋的,真要临于死地了,他也就豁然了。

饮弹之前,也只是说了一句:此地甚好。

他确有书生的勇气,也确实有书生的风流

世间的责任,因缘际会落在了他的肩上,

他以自己的见识、自己的勇气、以及自己的风骨把它承担了起来,

一担就是十年。

这个担子沉重异常,让他痛苦、疲倦,让他想要逃离。

但他一直坚持了下去,没有放弃,没有去追逐自己所爱的文学艺术。

.

在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里‍‍,我们会感叹梁先生的文笔,更惊叹瞿秋白先生人格的伟大。他是一个书生,革命领袖,还是‍‍医生、‍‍金石家、翻译家…他做什么成什么,‍‍几乎是一个完人,‍‍是千古人杰。

‍‍而在《多余的话》里,他更立体,他的一生充满苦难,他的一生都在挣扎。

对自己的作为,世人所谓的成就,没有自豪,只是疲倦。

他自认自己一事无成,‍‍在很多方面都只是浅尝辄止,‍‍没什么可取之处,‍‍不过是一个一无所成的懦弱文人。‍

对于自己承担的革命的重担,他说自己只是“没有抽身而出的勇气”。

.

与他同是官宦之家出身,也都在少年时便家道中落的鲁迅先生,是一个眼界极高的人。

他‍‍把一副对联送给了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这样的人‍‍是可以横绝千古的。

相关文章

  • 书生瞿秋白

    整理文档,看到《多余的话》,不禁又看了一遍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何必说?” 这是瞿秋白先生《多...

  • 瞿秋白

    《瞿秋白》 六月。闽西长汀 台风撞击的云团 厚重低徊,其中一块跌落罗汉岭下 是彩霞在地面长成的石英 "此地甚好" ...

  • 瞿秋白

    瞿秋白 文:天涯诗丐 《江南第一燕》总是时不时想起他 他的《多余的话》 他的《咏菊》 他的《哭...

  • 瞿秋白:儒雅的书生,壮烈的革命者

    2016年,建党95周年,新华社出了一部时长9分5秒的微电影,电影开场便是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的一句问话: “儒雅的...

  • 瞿秋白: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2)

    【前情回顾】少年瞿秋白尽管家庭经济困难,其读书生活却是十分愉快的,他常以清山秀水为友,与诗文书画相伴,以“性灵”相...

  • 瞿秋白 多余的话

    瞿秋白 多余的话 很好看

  • 秋之白华

    还记得在新华社的宣传片《红色气质》里,女儿瞿独伊对着镜头谈起父亲瞿秋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父亲...

  • 秋之白华2

    1921年,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党中央工作时,年仅28岁。 1935年2月,瞿秋白被国民党逮捕,...

  • 这才叫真知己,生逢一个足矣!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书赠瞿秋白的一副对联。先生称瞿秋白为知己,此联...

  • 夜黑秋白

    夜深了,重读瞿秋白《多余的话》,心很疼,细想起来,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第一代共产党人,是真的想替中国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生瞿秋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uj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