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从教以后,因为中师毕业,却一直有些自卑。所以,任教多年的我,教学上一直都是随波逐流,很怕与人相比。有时看着周围同事朋友在竞争中不断的进步,不是不羡慕。然而,却始终迈不出改变的第一步。
2017年在同事的多次鼓励下,在我已至不惑之年时,终于踏出第一步——参加县级赛教。几经打拼,最终,获得一个县级能手。有遗憾,但也是改变的开始,我终于敢站在赛场上亮相了。
之后,在教学中,我开始尝试大胆展示。省级能手送教下乡,我积极发言;学校组织一周一课,我踊跃参加。慢慢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始崭露头角。
机缘巧合下,2018年,我再次站在市级赛教的赛场。而我,也因为这次赛教,使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转变。
在整个备赛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阅读过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关注了许多语文的公众号……所以,对待语文教学我有了更多理性探究。
我在工作上开始追寻语文教学上的优秀典范,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阅读他们的教育论著,聆听他们的课堂实录。对他们的仰望之情,不知不觉我的自卑胆怯就发生了改变。
我会因为一篇文章与人展开辩论,也会因为一节课纠结求助,更会因为一个词句翻遍资料。记得有一次在备《马说》一课时,为了真正理解韩愈在文中的“不平之气”我把《百家讲坛》中有关韩愈的所有讲解细细看了三遍。与《马说》有关的地方,更是反复观看。更是特意将自己函授的《古代文学史》拿出来,找到有关韩愈的部分静静研读。
赛教带给我更多自信,也让我很容易就能挖掘到语文世界更多的美。在这之后的教学中,我常常被语文的博大精深震撼。我从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身上看到梦想的力量;从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中感知到了辉煌背后的不易;还从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中看到那个大写的人字……
语文精彩纷呈,犹如一曲曲让人心潮澎湃的交响曲。时而让人慷慨激昂,时而让人浅吟低唱。在这丰富的乐曲中,我的课堂也有了自己的旋律。课堂上的激烈对话,本子上的真诚交流,自习时的尽情释放……都是幸福的篇章。
而我,也在赛教之后慢慢开始了阅读与写作的沉淀。这些改变,都是源于赛教带来的成长。如今,接近天命之年,可以看淡许多事,唯独这三尺讲台,一本课本,从不懈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