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不说”

作者: 冰融 | 来源:发表于2017-02-27 14:50 被阅读24次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又打开了《撒哈拉的故事》。对,就是三毛的那本散文集,收录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等十二个故事。

    此时,距离我第一次读三毛,已经过去了20多年。我记得三毛的长发,我记得荷西的大胡子,我记得荷西在三毛的宿舍楼下大声叫Echo、Echo,但除了这些,故事的很多细节早已随风飘散。

    对当年那个念小学的小丫头而言,三毛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从未想象的沙漠,让她见识了蔚为奇观的风俗,也让她知道,在这世上,有像三毛这样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与她自己的、与她父母的、也与她当时能接触到的所有人的活法都不同。

    她把这样的方式称为“自由”。对,自由。她那时只认识这两个字,尚参不透它的内涵,却借着三毛和她的故事,见识了它的能量——哪怕是在撒哈拉沙漠里,哪怕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只要有自由,三毛就是喜悦的。

    今日的我,有和当年一样深爱着自由的灵魂,却早已被岁月催促着,步入了婚姻的“围城”,走过了传说中的“七年之痒”。偶尔琴棋书画诗酒花,常常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我用为人妻的眼睛重读三毛和荷西的这些故事时,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由”背后的一些东西。

    比如,在《悬壶济世》,三毛说,“因为荷西为了上次法蒂玛生产的事被我吓得心惊肉跳之后,我客串兽医之事便不再告诉他。”

    又比如,在《荒山之夜》,三毛说,“此人(指荷西)自从有了车之后,这个潜伏性的“恋车情结”大发特发,又是个O型人,不易改变,所以我虽然觉得黄昏了还跑那么远(指开车去沙漠里)有点不妥,但是却没有说一句反对的话。”

    还有,在《白手成家》里,荷西见三毛枕套下装满了爸爸给的钱,觉得她不会在沙漠久住。对此,三毛这样写道,“我想反击他,但是没有开口,我的潜力,将来的生活会为我证明出来的。现在多讲都是白费口舌”。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都不约而同讲到了三毛的“不说”。自己打定主意要做而且觉得能做好,但若荷西知道就会担心的事,她不说;对荷西想做,自己虽不支持但料到说了对方也不会改变主意的事,她不说;对荷西质疑,但她完全有理由反击的事,她依然不说。

    三毛并不是内向或不善言谈的人。这一点,从三毛在《天梯》里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她需要考驾照,可是又很不喜欢笔试交通规则,所以她主动去跟当地的考试官交涉,问对方可否对她进行口试;她当时已经会开车了,所以她也主动跟学车的教官提出日头太晒,车不必练了,但钱可以照付。所以,这样的三毛一定是不惧谈话,不惧沟通的。

    面对她的婚姻伴侣荷西,她的“不说”,全部是她的主动选择。在我看来,第一个不说,是自信;第二个不说,是自律;第三个不说,是自尊。而所有的不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智慧。经营婚姻的智慧。给彼此空间的智慧。冷静与理性的智慧。

    生活中,有多少夫妻把婚姻中的“坦诚相对”理解成把自己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都全盘告诉对方,而从不考虑这样的坦诚之下,是否给对方徒增烦恼?有多少夫妻仗着彼此“亲密无间”就对对方所做的一切迫不及待地给出意见,全然不顾及这样的评论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又有多少夫妻就因为对方的一时“误读”哭着喊着去证明自己,而忘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忘了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

    有人说,荷西是上帝送给三毛的礼物。他给了她爱,也给了她灵感。可我重读《撒哈拉的故事》时,却屡次感叹,荷西遇到三毛,是荷西的福分。三毛是有智慧的女人。有这样的智慧,她就能够时刻在婚姻里保持独立和自由,也给对方爱和空间;有这样的智慧,即便她没有遇上荷西,她也迟早能遇上愉悦的婚姻,不,更准确地说,是创造让双方都喜悦的婚姻。

    三毛的“不说”,只是她智慧的千万分之一,却足以让我回味,让我琢磨和学习。

    不说,或许,正是婚姻中的一条心灵自由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毛的“不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uz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