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文字小驿
持枢讲故事:千里引线,晋文公如何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

持枢讲故事:千里引线,晋文公如何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

作者: 持枢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3:57 被阅读62次
持枢讲故事:千里引线,晋文公如何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

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秦,齐,楚,燕,都是疆域或大或小,直到最后被秦一统天下,然而只有晋,是在中途就已经分崩离析,成为赵,魏,韩三个国家。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说起。

一、论功行赏封六卿

周朝一开始执行的是三卿制度,并且,为了防止三卿坐大,周还实行了三卿分封出去独自成国的制度。

然而分封制度也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周一家独大,坏处就是,因为分封的越来越多,诸侯国就越来越强,最终成为各个诸侯国平分天下的局面。

正因为了解周的这种制度的弊端,所以各个诸侯国都是中央集权制度。所有的国家大权都在皇室一家手中。

然而,晋国在晋文公的时候,发生了转折。因为晋文公是从外部接手的晋国,再加上跟随晋文公的几位臣子劳苦功高,论功行赏都不在上下。再加上晋本来的在朝大臣对自己的支持。于是,为了不引起争端,晋文公设立了六卿制度。

二、皇室式微六卿壮

晋文公在位的时候,六卿忠心耿耿的辅佐晋文公,晋文公也能压的住六卿。

可是,晋文公去世以后,不出三代,晋国的国君的人选的决定权就落在了六卿手中。

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当上国君的时候,还不到四岁,并且最终晋灵公被六卿杀害。

从这个时候起,六卿的权力就越来越壮大,而皇室虽然还是出自于晋文公一脉,然而怎么选,选谁当,这些事情却不再是国君说了算,而是六卿说了算。

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晋国国君面对的是从晋文公时期就根深蒂固的六卿。手握兵权,位居高官,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晋国皇室的兵力能够撼动的。

到了这个时候,晋国皇室基本上形同虚设,全部的生杀大权,也落在了六卿手中。

三、三家分晋

终于,形势的演变越来越激烈,经过多次重组,合并,扩张,六卿制度到了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手中演变成了晋国国君去朝拜六卿。

然而仅仅如此,尚不能满足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的野心。于是,在几十年之后,三个人彻底的瓜分了晋的土地。从此,晋这个姬姓诸侯国,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持枢讲故事:千里引线,晋文公如何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v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