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篇文章讲的是公文写作的第三条心法“公文的功力是模仿和修改出来的”,上一篇讲到模仿是小白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这一篇就借用古人的作文“三偷”来具体说说这个问题。
古人作文有“三偷”的说法,它指的是“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就是模仿、借鉴和化用。由此可见,模仿自古有之,“三偷”也为我们上手公文写作提供了一个路径。
一是“偷其字”。这是入门级的操作,是最初级的机械模仿,类似书法中的“摹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葫芦画瓢”。
初级“模仿”解决的是新手无法动笔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一句话,你需要写什么就去模仿什么。
比如,领导让你写一篇工作方案,但是,你对方案的写法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头绪,那么,你就可以找到往年类似的工作方案,看看这些方案的特点、格式、基本框架以及用语特色等等,这样马上就可以动手模仿了。
适合初级模仿的公文一般是法定公文,也就是是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的15种公文。这类公文有着规范的格式及写作要求,只要把握住它们的文种用途、文体特征和用语规范,就可以“按图组装”,迅速上手,即使第一次操作,也可以让文章像模像样,合身合体。
二是“偷其意”。这是入门后的中级模仿,类似书法中的“临帖”。它模仿的是文章的骨骼和架构,从外面看,它的皮毛是崭新的,只有行家伸手细摸,才能感受到它的骨骼和其他文章是一样的。
中级“模仿”解决的是公文写作中如何加工素材提炼观点的问题。这类模仿一般是针对15种公文以外的非法定公文,也就是我们在职场上大量使用的文字材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经验介绍等等。
比如,领导让你根据调研情况撰写一篇情况通报。这个时候,你的任务就是把调研中掌握的材料信息,按照公文的规范格式和用语,搭建结构,提炼观点,使信息材料系统化、条理化,体现出领导的意图。
这样的“来料加工”,虽然素材是现成的,但是需要你从中加工提取符合领导意图的观点出来,没有固定的图纸让你“按图索骥”,这就比入门级的“按图组装”难度大了不少。
公文写作中对于观点的借鉴模仿,是建立在熟悉相关领域的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你多读一些相关类型的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到这类文章处理素材和提炼观点的一些套路方法,化为己用。具体的提炼大法我们会在后文介绍。
三是“偷其气”。这是最高级的模仿,是模仿于无形,类似书法中的“背贴”。它模仿的是文章的魂魄,通过元素的重新搭配,构建起自己的内核。
高级“模仿”解决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构思推演,也就是透过文章表面的精彩,看到背后的思维运作和行文逻辑,这样的效仿才是终极模仿,也才有可能写出上乘之作,尽快成为“笔杆子”牛人。
这个阶段的“偷”,需要前面两个阶段的大量沉淀,通过逐字、逐句、逐段、逐篇的体悟,把好的范文当作名曲,听个百遍千遍也不厌倦,放慢心态,不急于求成,勤于“摹贴”、精于“临帖”、成于“背帖”,持之以恒,文章的“气”自然会被悄悄地“偷”到你的文字中。(未完待续)
本文是“公文写作心法”系列中的一篇,单篇文章只是阐述了其中一个观点,需要联系上下文把握,才能融会贯通,不会断章取义,更多内容参考前后章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