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没有起跑线”的记录片在微博获得了很大关注,看的人心惊胆战,它让我们看到香港幼升初有多拼,当今的香港家长已经被社会习惯绑架焦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
“香港家长为了孩子幼升小,从怀孕开始做准备,因为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 所以要算好月份什么时候怀孕。
有的爸爸为了让孩子进好幼儿园,放弃自己工作去面试当校工。
孩子的兴趣班也存在鄙视链,别和学弹琴游泳的做朋友,因为竖琴,高尔夫,骑马才比较高级。”
1 ,几十年前香港引领内地高房价,今天香港要引领内地家长的焦虑吗?
记录片里讲到在香港有2件事情你会被绑架,一是买楼,二是生娃。买了楼就会被银行绑架,生了娃就会被社会绑架。买了楼基本一辈子就在给银行打工,生了娃就会被社会既定的路线所绑架。今天内地房价已经飙升,好怕香港家长的焦虑会随着互联网的春风传染到祖国大地。
关于小朋友学习的鄙视链,几乎无一人可以幸免。
之前在深圳的工作的时候,深圳朋友圈流传着关于学习的鄙视链。
香港本地小朋友们看不上深圳去香港上学的小朋友。
深圳去香港上学的小朋友看不上深圳双语学校的小朋友。
深圳双语学校的小朋友看不上深圳普通学校的小朋友。
深圳普通学校的小朋友看不上其他城市的小朋友。
其他城市的小朋友看不上农村学校的小朋友。
奇怪的是, 相比于城市里辛苦的小朋友,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农村小朋友是最开心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补习班要上,不用挑灯夜战到深夜,放学了把作业做完就可以跑出去玩,而处于鄙视链顶端的香港小朋友看起来倒是郁郁寡欢。焦虑的父母真的很难养出快乐的小孩。
2, 小升初到底是拼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父母的面子?
记录片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怀了2胎,第一个小孩因为不想当怪兽父母所以放任孩子快乐成长,可是现在看着儿子像个番薯,觉得太丢人了,二胎一定要从小就开始好好培养。
爸爸觉得这样孩子会比较可怜,妈妈觉得没有学校读书,没有文化才更可怜。于是妈妈们从怀孕就开始为孩子做准备,计算好孩子的出生时间,几个月的时候就送去上早教课,上幼儿园之前已经很厉害。各种紧衣缩食送小孩上高端的课外兴趣班,美其名曰是想让还在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不要输在起跑线。
处于这场战争中的主角“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只是按部就班的走向被父母安排的未来。
可是,父母之所以那么焦虑,真的是忧虑孩子的未来吗?更直接的应该是一种比较心理作祟。
别人的小朋友比较厉害,学习成绩好,会各种乐器,有高级的贵族兴趣班,这一切让他们显得没有面子。每个家长嘴上都说只要自己小孩健康快乐就好,可是看到别的小孩那么优秀还是会有些不太开心,总是想方设法跟其他的孩子一较高下。与其说小升初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未来,其实她们更关心自己的面子。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是否因为自身的焦虑和不甘要把孩子累的精疲力尽?
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被后人称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很多家长因此从小就开始为孩子谋划,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可是这真的是为了小孩的长远在打算吗?还是因为自己的焦虑把小孩累的精疲力尽。
有一个深圳的朋友,她的小孩每天早上5点起床吃完早餐赶着从罗湖过关到香港去上学,然后晚上放学了以后再回到深圳,每天有超过5个小时在往返深圳香港的路途上,辛苦程度不低于北上广深的上班族。7.8岁的孩子,每天体力上那么辛苦,还有繁重的课业压力,这样的童年是否过于残忍?这样的人生大概一辈子都在为以后的美好生活做准备,从来不曾真正的生活过。
也许,我们该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才是为孩子深远谋划,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算不算?林语堂说快乐的童年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很难想象这些辛苦的小孩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牺牲掉一个快乐的童年去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到底值不值得?
4, 人生的道路有那么多,你又何必急着把孩子套牢在你的思维局限里。
香港父母从子宫开始拼的小升初,不过是把孩子送上精英教育的独木桥,骑马,高尔夫,掌握多种语言,可是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精英这一条路,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走上精英教育这条路。
这条精英道路是否能够让孩子走向成功很难讲,纪录片中有一个爸爸讲到他们的同学中从小门门优秀的优等生现在普普通通,反而在中学中差点被退学的差等生成了经济学教授。这让我们对现行的精英教育产生了怀疑。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想要还在出人头地,最后不过是陷入了商人们编织的学习巨大消费陷阱里。
精英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很多时候无足轻重,很多父母花巨资买学区房,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然后疏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陪伴,其实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人生本应该自由宽阔,孩子也有权利从小就去追求她想要的生活,父母又何必因为自己的思维局限早早的把孩子套牢在那条既定的独木桥上,而丧失了整片森林。
这世上没有一个不焦虑的妈妈,教育是全世界家长的硬伤,是时候缓缓想一想怎么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