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来了2个高三的学生,一个是胖乎乎的男生,在我这里已经断断续续做动力催眠训练40次,从最初的害怕、恐惧以及各种担心无法上学,更别提是参加考试,到如今的主动学习和成绩提升经过了大约2年的时间。刚参加完月考的他笑着说:题不难,一看都会,就是没太把握好时间。然后又自己分析说注重解题细节和技巧是对的,但是还要多做题多刷题……
这孩子,啥都不用我说啊,那就是来个动力催眠大流程啦。人家状态可是刚刚滴,评8.5分呢。
接着又来了一个女生,瘦瘦弱弱的风一吹就倒的样子。这是我同事的孩子,不过同事也看门诊没法陪着。我暂且称呼她为:小音。
小音菇娘很主动地说:我没有什么症状就是情绪不高。看,不亏是医生的孩子,说的多么专业啊。
我还是让小音画了“HTP”,因为听到的不见得就是“真的”。
一个看起来外向但被动交往、敏感、要好要面子,多思多虑,行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画面就呈现在我眼前。
我一一求证了画中所表达的之后,小音突然眼圈发红泪水喷涌而出,哽咽着告诉我其实一周前情绪崩溃看过其他心理医生,当时医生的建议是“要说出自己的要求、需求。”
我才知道她的妈妈一年前又给她生了个小弟弟。弟弟的出生让妈妈很是繁忙和劳累,小音能理解弟弟小需要妈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也能理解妈妈真的是太辛苦,可是自己每两周一次回家想给妈妈说说学校里面的事、想在妈妈面前撒撒娇、想让妈妈多陪一会儿这样的愿望总是在弟弟的哭闹中破灭。
妈妈是医生,还是儿科医生,自然对养育孩子有些“特权”。小音是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长大的,也就学会了做事、说话前先观察一下妈妈的脸色,看看妈妈是不是生气了、消气了,然后有要求时知道要在妈妈高兴的时候提,更知道妈妈生气时自己要“乖乖的,不能提要求”。
小音从小就被家人和老师同学称赞:懂事、乖巧、聪明。当然,除了很省心外,学习成绩高中之前也是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时发挥一般还是进入了重点高中,高中成绩从入学的年级中等也到过上等,只不过到了高三觉得拼尽全力却怎么也提升不上去,甚至还有几次考试成绩下滑,这让有梦想有目标的小音实在无法接受,要知道在初中她可是“没怎么用力学习”,而成绩一直在前几名呢。
为什么努力还不如不努力?
很心疼地看着瘦瘦弱弱的小音,我问:是不是现在感觉很沮丧?很无奈?甚至觉得目标没法实现了?
小音的眼泪一下子又涌出来,抽泣着点头,然后又拿起纸巾不停地擤鼻涕、擦泪,说到:最初上高中是心里没有数,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那时喜欢上海,觉得复旦大学不错,后来知道有点难度,还是喜欢上海,就关注了华东师范大学还有上海大学,又觉得厦门挺好,还关注了厦门大学,可是现在……小音越说声音越低,头也慢慢低下来。
那么你觉得高三最后二百多天你的成绩提升多少就满意了呢?
小音抬头看着我,不解地问:不管能不能实现吗?……那当然最少要考到600分以上啦,还要提升五六十分……
说着声音有低下来。
嗯,如果提升100分会怎样?我笑着问。
啊!那、那就太好啦。不过……
我没让那个“不过”继续下去,只是让她回忆起初中学习状态和方式,然后又追问高中的变化。
貌似小音更加迷惑,初中仅仅用了2—3分的力气学的轻松又成绩好,高中拼尽全力还要克服晚上发困,甚至每周咖啡都喝一大堆,这么努力成绩最好的是年级中等,这让人如何能接受?不甘心,却也无奈啊!
我笑着说,正是因为上了高中后你太努力了,就像一个弹簧,你一直紧紧地拉着不敢放松,越累越不敢松手,可是拉的长度随着时间越长变得越短了呢。
当我用“头脑理论”解释小音的“无力”时,小音松了口气,“怪不得我天天觉得没力气、天天觉得累的上”。然后介绍了动力催眠,紧接着做了暗示感受性测试和小流程。
十五分钟后小音笑着说:觉得一切都变得明媚了呢。当然她的自我状态评分从4上升到了6。只是本来测试前我觉得是“高情绪型”,测试后却发现人家的接受能力和身体反应性都很OK呢。
那接下来就是进入催眠训练的疗程啦,正好是疫情反复在家上网课,可以随时预约。
但小音微笑着走出我治疗室时,我也期待着明年高考时见证小音梦想成真的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