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出版社寄来一本《全世界最美情书》,粉嫩的书封给人一种甘甜的糖果感,腰封上赫然印着“36位作家、诗人、艺术家的76封情书,那些老派的令人心动的爱情”字样,铺面而来的小清新气,让我深信这是一本会让人甜到心醉的幸福之书。
谁知翻看了几篇,竟让我大感意外。由于编辑为每位作者撰写了简短的情史小传,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往往在一开篇就无可自拔地坠入爱河,而在第二或第三自然段,感情暗生罅隙,从小传的第四段开始移情别恋,第五段就偷情或私奔,到了第六段或第七段,新抽芽的爱情迅速成了蔫巴韭菜,等待着新一轮新人换旧人了。那些时光深处“令人心动”的情书,不过是移情别恋中一点随机的衍生品罢了。
比如伟大的贝多芬,他的《月光奏鸣曲》、《热情奏鸣曲》和《迪亚贝利变奏曲》分别献给自己的前三个情人,而在1827年贝多芬谢世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意外发现了三封写给“永恒的爱人”的情书,至于这三封信到底是给哪位情人或者是地下情人,后人也不得而知了。
又比如伟大的海明威。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曾经说过: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这话没错,海明威作品中最受公认的四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创作时间上的确对得上他先后娶四位妻子的时间,他的移情别恋和佳作频出,一生相随。
于是我一边看书,一边直冒冷汗,不断地安慰自己说:
“没事,没事,主要注意大师们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不凡的人生就好……”
最后,终于遇到了用情专一的契诃夫。契诃夫在38岁那年才遇到人生第一个爱人也是后来的妻子克尼碧尔。经过两年的书信恋爱,契诃夫和克尼碧尔终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契诃夫因患有肺病,需要长期在家疗养,而克尼碧尔却要不断地外出演出。契诃夫很珍视妻子的艺术生命,没有硬要把她留在身边照顾自己,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三年后,克尼碧尔陪同病重的契诃夫到德国巴登威勒疗养,仅仅一个月后,契诃夫便与世长辞。那一年,契诃夫只有45岁,正是一个作家创作的黄金年龄。
契诃夫去世后,克尼碧尔一直一个人生活,终身未再嫁。
契诃夫在给克尼碧尔书信中曾写道:
“你好吗?我已经好了,不吐血了……我每天都在想你,就像一个丈夫一样。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你把我宠坏了。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剥夺了快乐的人……”
读到这里时,我终于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伟大如贝多芬,如海明威,如契诃夫,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却终逃不出爱情颠簸、命运多舛。成功和幸福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甚至有时根本是相悖的。
二.
幸福到哪去了?
2017年,联合国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的调查结果。作为全球GDP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中国仅位列全球的79位,到了2018年,中国的排名跌到了86位。
这两年,身边的朋友似乎越来越忙碌了。忙碌的出发点当然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可收获地却是焦虑和茫然。在这个呼唤成功,呼唤迅速崛起的时代,享受幸福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问题出在哪里呢?
1.缺失信仰让我们失去了精神根基;
雨果说,信仰是人们必须拥有的,没有信仰的人不会幸福。
我见过很多并不富裕的人却生活得快乐,他们坚守着朴素的人生信仰,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吃亏是福”、“忠厚传家”等等,朴素的信仰给了他们朴素的价值观,他们活得简单、快乐、精神富足。
也有人说,我信仰成功,我信仰一夜暴富。对了,福楼拜说过:“成功是结果,不是目的。”说白了,成功是“过程推导”的“最终答案”,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你并不能掠过过程,而直接拥有别人已证的答案,对不起那叫作弊。换句话说,你把“一夜暴富”作为人生的目标,拼尽全力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问题很简单,因为你的推导过程不正确。
信仰是人们选择相信东西,而目的是人们渴求获取的东西。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幸福也是,所以找到了信仰,离幸福也不远了。
2.攀比心态让我们轻易迷失了自我;
老话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哪有一条共同的起跑线啊。每个人的出身和际遇不同,当然无法放在同一跑道上作比较。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些人偏偏就出生在罗马。
拿自己的短板比别人的强项,拿自己的条件不足比别人的得天独厚,岂不是越比越伤心,越比越彷徨。如果真的要攀比,请还是跟自己较劲吧。林清玄老师说,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你觉得自己不成功,在朋友中越来落伍,可能是你的坐标系出了问题。
3.活在当下才不会患得患失;
有没有注意过,小朋友们特别容易快乐——刚刚因为考试粗心大意而被家长狠揍了一顿,拖着一抹长鼻涕看动画片,转瞬间就可以笑得前仰后合。大人看到了,还忍不住骂上一句:“真是活得没心没肺啊!”
小孩子容易快乐,是因为他们永远活在当下,伤心时就痛苦地哭,开怀时就畅快地笑。大人们则不然,时常挂念着昨天的遗憾,担心着明日的危机,在家里操心公司的事,在公司想着孩子的事,患得患失地在当下摇摆,既不能笑得开心,也不会哭得洒脱。
佛家说:“全然当下即是觉悟。”如果你现在过得并不幸福,试着把过去的痛苦和未来担忧暂时抛下,过往不恋,未来不应,当下不杂地活一把。
4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感知身边的美好
前两天和一位教美学的老师探讨“美的价值”,想起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的一句名言:“对美的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教会孩子能从周围的世界,包括大自然、艺术、人类社会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寄出确立自身的美。”
说白了,美是生活和精神的尺度。
可眼下,快节奏的生活,根本不允许我们停下来细细欣赏身边的美,精致地设计事物的美,耐心地引导未来的美。美没有了,爱美的心也变得无用而多余。粗俗的建筑、商标、广告牌……正一点点地把人往精神麻木地深渊里拖拽。
如果有一天我们愿意为身边的美好放慢脚步,相信细微的幸福感会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的身边。
5.忽视“无用之用”,减损了生活的抗扰能力
这几年,文艺类的图书消费大幅下降,而励志和自我提升类的图书销量却持续走高。要说爱学习,有追求真是件好事,可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成功而成功,一味地追求提升自我的干货之道,往往会因缺水死在成功的途中。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意是说:有用的事物要发挥出价值和便利,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也在发挥功用。车子的转动是车轮的作用。而如果抽掉了其中的辐条,车子又怎么稳定前进呢?
功利的现代生活,极大的剔除了生活中无用的部分,同时也减损了我们的抗扰动能力。无用的事做得少了,消遣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工业文明大步向前的途中,人们的焦虑和抑郁却越来愈多了。
诗人项庭纪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恐怕正是这份无益之事,让生活多了一份情趣和乐趣,幸福感才会自然滋生吧。
三.
今早收到了一封女读者的来信,她在信中提及“暴躁不安、不自信和固步自封”三种状态和期盼的幸福生活。我回复到:
“暴躁不安、陷入不自信或固步自封,恐怕是人人都有的状态,不妨你换个视角来看,暴躁不安叫做偶尔释放负面情绪,为生活减压;不时陷入自卑,是为了避免自己盲目自大,既能找到北,也知道自己姓啥;固步自封是因为现在的水和氧气都有,做一只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也挺好,跃龙门的事,先让一部分小伙伴们先跳起来吧。
那些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刻,并不是人生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是在那一刻,一件期盼已久事终于到来,亦或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某个小目标。那一刻,生命里种种不尽人意依然存在;努力活着和无奈颓老的冲突从未消失。可就在一刻,满足感和成就感占据了精神的高地,生命里琐碎的不如意悄然潜伏下来,我们真实地体会到活着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是绝对成功的,也没有绝对的幸福,修得内心的圆融才是生命的意义。”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了《心经》,它的全名叫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越过彼岸的大智慧”。是啊,烦恼在此岸,幸福在彼岸,在呼唤成功的功利年代,如何让幸福突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法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