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参加一个项目的问题讨论会,是在一个创新工作室的现场,我去的早,参观了一下,墙上贴了十几项创新成果,我认认真真看了一遍,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营销已经是每一行、甚至每个人的必备技能了。
做为一家非盈利国企,员工的考核的确无法用销售额,这种直观的业绩来衡量。
即便是在一些上市企业,也存在一部分岗位是不容易评估业绩的。
员工怎么表现,为自己争取更多呢?
除了争取更多高价值的工作以外,想办法,挖掘我们当下所做事情的价值。
挖掘和宣传,就是营销。
大部分都是只知道埋头干,领导让咋干就咋干,很少主动地去思考,价值在哪里?
即便是每天粘发票,打杂,也有价值。
只不过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做的事太小,我们太渺小了,这种事也值得一说吗?
在营销上,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家葡萄酒厂找人做广告,策划人让他们介绍制作的过程,最后选定把葡萄酒泡泡吹走的画面作为海报,当做卖点,起泡的红酒,大火!
厂家觉得不可思议,吹走泡泡是每个红酒制作的标准过程,各厂家都是这样,这样值得一说?
但顾客不知道!你告诉了顾客,就是给顾客带来了新的价值。
……
同样,我们的工作,自己觉得是打杂,很平常,不值一谈,对外人来说却是很神秘,甚至老板都不一定知道你每天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更何况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堆积的,不能忽略长期价值。
如何挖?
主要就体现在你如何组织文案,如何写总结材料了。
还没到年底,公司就开始组织进行年度总结和下一年度计划。
个人先写,然后汇总成部门的,再汇总成分子公司的,最后是董事长的,自下而上。
有同事问我,他负责的工作,在分公司,部门都不是重点,该咋写?
我说,虽然不是公司的重点,但,是你的重点,你一年都在做这件事,就按照实际情况来写。
你做的这项工作,当时启动的背景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做的过程都经历了什么?
应用在什么地方了,具体改进了什么,提升了什么,有没有数据支撑?
最后“上价值”,站在更高的层次长期的维度来看你这项工作,它的战略价值是什么?
……
我挺喜欢看《奇葩说》的,我发现他们辩论都有一个套路,就是先定义问题,把辩题里的每个字都定义一下,再划分边界,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拔高价值。
为什么四辩容易得最佳,“上价值”非常考验辩手的格局和眼界。
再不行,最后一招,富兰克林学习法--创造性模仿,找一些往年公司领导的总结、述职报告,挑两三篇写的好的,拆解结构、重写改进、对比改进……
毕竟,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
最后咱也上点价值。
这次计划重启公众号写作,我是很低调的,不群发硬推,也不朋友圈展示,一切都让他自然发酵,慢慢积累。
不说能每天更新吧,但每周三四篇还是没问题的,写的都是自己想写的,借助每天发生的事,见到的,听到的,记录下像我这个阶层的人,所思所想,不取悦任何人,表达真实的自己。
这次重启还是受《曾国藩的正面侧面》影响,曾国藩写各种家书文书,平均每年60万字,还是用毛笔,咱们为什么不能每天抽出点时间,把思考留下来呢!
当不在追求外在的认可时,反而能更加持久。
写作这回事,就是练脑,提升意志力,我们看有些人,到五十多岁,脑子都有点迷糊了,而有的人六七十了,讲话还是条例清晰,就是练脑不练脑的区别。
经常写作的人,精力也会不断提升,专注思考的时间也会不断的加长。
这次要看的更长久一些,两年三年或许没有太大改变,十年二十年必定会量变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