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界上,总想探究个为什么,人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自身的疑惑。
也许我们称这个为,迷茫。
今天想要聊的一本书,曾经是禁书。
亨利·米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到了巴黎,巴黎可能对他来说是新天地,他同一些穷困潦侧的犹太人、老乡美国人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等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934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来自网络)
亨利·米勒是一名备受争议的作家,在美国,他的书籍曾《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是禁书,其中《北回归线》讲的是他到巴黎的经历,作为他的自传诗罗曼史,《北回归线》除了讲述作者的日常生活之外,对于事件的夸大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读《南回归线》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对现实,特别是对那个时候的美国,亨利对她抨击的很严厉。
我想,美国的所有街道都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藏污纳垢之地,一个精神的污水池,在其中,一切都被吮毕排尽,只剩下一堆永久的臭屎粑粑。”
我好奇着,亨利为什么会对自己的祖国有着不可救药的深恶痛绝?
在《南回归线》本书的开头却隐约的告诉了读者原因,亨利对母亲子宫的眷恋是那样的强烈,以至于亨利对于母亲把他生到这个世界产生了怨恨。
“最令人恼火的事,初次见面时,人们往往认为我是善良、仁慈、慷慨、忠实可靠。”、
“我天生有一些别扭的倾向,这事无法消除的。后来我长大,听说他们让我从子宫里钻出来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对此我十分的理解。为何要动弹?为何要离开一个暖洋洋的好所在?”
正如尼采用来说明他思想的那个古希腊神话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是不要降生,一旦降生人世,那么最好的东西就是得不到了。
亨利·米勒来到这个世上,面对一个高度物质化的文明社会,却找不到自我,他深感这个文明与他自己无法摆脱,他不安的灵魂在现实之中苦苦挣扎。
亨利·米勒经常的谴责自己,因为他比别人看的更清楚,然而却无力的改变他的生活。他回顾了他的一生,似乎觉得从未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过。
对于自我内心的发现,使他常处于人性基础的的边缘。
“我对活着从来没有一点点兴趣,只有对我现在正做的事才有兴趣,这事与生活平行,拥有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事情。我对真实的东西几乎没有丝毫兴趣,甚至对现实的东西亦无兴趣;只有我想象中的存在的东西,我为了活着而没有窒息了的东西,才引起我的兴趣。”
的确,现代物质文明让我们感到种种的疑惑,从孩童时代起,我们就开始追求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人烦恼又使人怨恨。当你伸手去抓,努力去抓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最后是一无所获。
每个人都曾做过梦,梦醒之后,回想着那个难于令自己忘怀的梦境,白日里导致魂不守舍的。亨利·米勒书里叙述“我都总是幻想自己加入了一种共同的、普遍不幸的。当我哭泣时,全世界都在哭泣——我是这样想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