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作者: 赮_红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1:18 被阅读8次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杨沫的《青春之歌》。这是1958年初出版的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长篇。在杨沫笔下,她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来展现知识分子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的他们的故事,并以林道静的觉醒为核心,从而揭示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杨沫不同于之前的路翎的个人主义立场,她的心理没有路翎的困惑,因此她所表现的是经过改造、及过滤后的对更崇高、更神圣、更纯洁的向往与追求,文中的林道静便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她从知识分子话语转向革命话语是对共产主义的自豪表白。不同于蒋纯组——革命的边缘人,他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使他挣扎于灵魂的痛苦。但林道静的精神解放,它负荷着权威话语:知识分子个体生命只有融合、投入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革命中去,接受党的领导,他的生命的价值才可能得到证明。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杨沫创造了这一叙述的“反抗/追求/考验/命名”的基本范型,塑造了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并在小说中给读者们呈现了一个个人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改造成长的一个共产党的过程。这也是为何被称为“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中的一部了。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接下来谈一下,林道静。她是一位具有自传性质,没有英雄的光环,是周边就有的人物,她那伴着忧伤、孤独、苦闷的个人奋斗历程,看惯了剑拔弩张紧张战斗作品的读者,便因此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更能够引起青年知识分子的共鸣。林道静这种亲切感是《青春之歌》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也正是这种作品中流露出的“小资产阶级情调”一度使作品遭到种种批评。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革命与爱意双主题,女性被革命与男性气质吸引是混淆的,就像林道静与两个男人,余永泽和卢嘉川之间的复杂关系。小说用浓郁的抒情笔调、情景交融的方式写了林道静的三次浪漫爱情,具有细腻含情的女性意识。

在小说中以林道静的发展为主线,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过程,自己塑造精神偶像,但同时将自己描述为谦卑的女性,为引导者。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纯粹的革命,里面渗透出强烈的关注个人的意识。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会有《青春之歌》的改版。

相关文章

  •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杨沫的《青春之歌》。这是1958年初出版的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长篇。在杨沫笔下...

  • 读《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女知识青年林道静从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子逐渐退蜕变成一位勇敢坚毅的革命工作者的过程...

  • 我与读书(续四)——随感录

    (十八) 作家杨沫比较成功地完成了《青春之歌》林道静的形象。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解放事业始终联系在...

  • 《东柱》:乱世里的黑白诗情

    以前上文学史课讲到杨沫《青春之歌》,全书讲述一个叫林道静的女孩放弃优渥平静的生活而投身革命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

  • 杨沫北大旁听往事——《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杨沫北大旁听往事——《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柳哲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老北漂”杨沫,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北大情缘。...

  • 2018《青春之歌》杨沫

    对于一本书的评价往往需要结合这本书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年代来考量。《青春之歌》一书作于五十年代,描写的是自北京的一...

  • 2017-12-31携手和岁月一起度过

    岁月留下了我的影子,那时不懂得什么是青春,曾经读过《青春之歌》杨沫先生描写了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九一八,及一二...

  • 《青春之歌》读后感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青春之歌》是我国作家杨沫...

  • 请分享《青春之歌》作者杨沫之子洪波的亲身经历——

    请分享《青春之歌》作者杨沫之子洪波的亲身经历—— 身心的历练 去年12月24号,我因右腿又出现游离体(碎骨头渣子)...

  • 洪波的亲身经历

    请分享《青春之歌》作者杨沫之子洪波的亲身经历—— 身心的历练 去年12月24号,我因右腿又出现游离体(碎骨头渣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的逐渐成熟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nz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