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突然在喜马拉雅app上看见余纯顺的徒步西藏的书。 听着听着就像回到了1994年的那个春天。 听着听着他的书,想起自己在藏区的一些感受也能感同身受的笑起来。

第一次听到余纯顺是在94年的春天吧,那个时候我在成都18中读初中, 余纯顺到18中来演讲。 我印象中他是一个长得很黑的留着络腮胡的中年人。那个时候,是在18中食堂上面的大会议室,坐了300人左右听他演讲吧,大家都很感兴趣,演讲过程中也不断递条子上去问他问题。 由于他是自费徒步行走,当时很多同学也一块,两块,五块的把自己吃饭的钱捐赠给他,支持他徒步走全国的壮举。 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听不懂,现在听他的书,发现他真是一个很朴素,很纯粹的旅行家,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也非常的苦,他自己眼里的自己却却非常酷。
他整个演讲的内容我基本上忘记了,只记得他讲遇到狼的袭击的事情,“一条大狼在山顶,距离他400米,当时狼从山顶冲下来的时候,只用了5秒钟就到他面前了。 ”很多次我站在山上,特别是在藏区的山脚下或者山顶我也在想如果有狼的话,它们冲下来的姿态和速度。 有一次我终于体会到了, 在坝上草原,我们4个人骑马,在山顶,然后轻轻打了一下马脖子,马就向下冲, 那种速度和气势真的几秒钟就能从山顶到山腰。
说没有影响也不会,后来高中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也尝试着徒步旅行,从成都走路到近郊,也没有带补给,也不骑车,就是一路走,好像走到了双流,崇州,到大邑县。 然后坐车返回。 后来我一个人也喜欢周末骑车到成都周边的郊县。 可惜在暑假期间没有走得更远。 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几乎都骑行过川藏线。我现在的身体短期内是不可能了。 如果几年以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一定会穿上徒步鞋,带着孩子去藏区徒步旅行。
父母,特别是父亲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带着孩子长距离徒步,露营,探险,钓鱼。 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培养独立,在外对人处事,待人接物,判断风险的能力。 这方面我觉得南非人真做的比较好。 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吧。
在回到余纯顺那个时代的西藏吧,那个时候藏区的人民懂汉化的还不是很熟练,也缺少照相的,到藏区拍照的还是以电视台的,画家,专业摄影师为主, 别人还很淳朴,给藏族同胞照个相就能混顿饭吃,混个住的地方。后来去藏区的盲流多了,别人也知道汉族人/老外们的把戏了,不要再用照相机来骗吃骗喝了。 余纯顺的书里面几个藏族姑娘要跟他去西藏,他很紧张的拒绝了, 也确实是那样淳朴的。菇凉们对拉萨充满了好奇,也对来自大城市的汉人有好感,马上就说“我的,跟你走,去拉萨。 ” ,一句话就定终身了。 现在恐怕也没有这样的藏族菇凉了吧。
曾经在毕业后3年没有钱,但是很闲,身体也很好。 那个时候开始走的远一点,去到阿坝州,看见和四川平原完全不一样的风情。 真后悔没有到处走一走,去骑一下318.
现在我得了干眼症,牙齿也松了,皮肤不能晒太阳,肺也不好,走路都走不动。 比80岁的老头还不如。 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在余纯顺的书里进行神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