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2月开始参加拆书帮线下活动,9月通过便签训练营,加入拆书帮,开始练级,11月开始在高新区负责组织分场活动,18年3月代理组织长老,6月成为三级拆书家,并担任分舵教育长老,这一路走来,从一开始的为自己赋能,到后来慢慢地学着鼓励别人,每一次身份的转变,也带来不同的心流体验。
打算开始练级1-1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着试试看,没想到写好的预备表被修改的面目全非,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因为感受多过于行动,所以我总是想想激动,过后不动,也正是因为这种“敏”“感”,所以我意识到我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决定要走这条可以为自己赋能的通道。
1-1的逐字稿,我自己默念过很多遍,我以为我会像演说者一样侃侃而谈,但没想到在现场,我连头都不敢抬的念完了稿子。虽然现场一共只有4个人,但我不敢去看学习者的眼睛,自以为还算流畅的读完以后,收到的洋葱是“太紧张”,这与我的预期大相径庭,我对自己的表现有些失望,也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相隔甚远。1-2、2-1、2-2……每一次开始前,我都很紧张,但每一次全情投入的讲完之后,我都觉得自己比上一次更放得开了。为了让自己能有新的突破,从3-1开始,我要求自己全程脱稿,我也真正体会到,脱稿放下的不仅仅是那张纸,而是内心的那根拐杖,放得下拐杖,才能学得会奔跑。3-1 、3-2、3-3、拆书课……每次开场之前我依然会紧张,但每一次,我都会尽全力,让自己奔跑。
来参加过拆书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说自己想改变,但大多数人都只是想想而已,其实我也是想想,只不过我是很想很想……为自己赋能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突破,当我去做一件事时,我告诉自己,我要做的这件事是一件可以突破自我适用边界的事。
我的拆书之旅,可以用一段话来总结:因为积极,所以被选择,因为被选择,所以有更多机会,去迎接更多挑战,因为不断挑战,所以不断成长,扩大自己舒适圈。
我练级的时候,从来不需要别人督促,因为我清楚自己想要更自如的站在大家面前发言,当我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活动中时,分舵希望我可以帮助组织高新区分场的活动,我当然很乐意接受这个任务,因为我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面对更多人,打破自己内向的被动,主动出击。从高新区分场到代理组织长老,我一步一步的走进了分舵运营中心,也一次次的加深了对组织活动的理解。以前想不通为什么诸如“不要迟到”这类很简单的事情要重复说,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问一些看看报名帖就知道答案的问题,很反感有些人自以为理所当然的活着,其实增加了运营团队的负担,而现在,随着分舵活动越来越多,见到了各种各种的人,也时常跟大家讨论面对有些问题我们如何处理,久而久之,心态也就更加包容。我不再去苛责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人做的那些事,我会要求自己,去见多识广,去做更全面考虑,规避可以规避的某些问题。有人说,人生就是见天见地见自己,而今天我想说,见人,然后反求诸己,也是一场修行。
这两年,我一直在为自己赋能,让自己从人间地狱走向人间天堂,但有一件事,我却一直没能做到位,就是为别人赋能。面对分舵会员的躺尸,面对徒弟的趴窝,我常常自责,作为教育长老,作为师父,我该做些什么?我想了很久,找不到行动的突破口,尤其是每次在会员群里,变着法的鼓励大家之后,常常让我觉得很累。我觉得这不是在赋能,至少对我而言,不是。我理解的赋能是相互的,是我在给你传递能量的同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执着,我也收获了新的能量。我是1,你也是1 ,我们是1+1>2,而现在,我把自己掏空了给你,而你只是听听不动,我们是1-1=0。
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太多的去关注别人世界,赋能这件事,一直做不好,除了自己聊天的功力很差,还有就是这与我被动的做事习惯完全相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做这件事有一种悲凉感,有一种自我欺骗。每一次促动大家去练级,响应的永远都是活跃的那几个人,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的成长负责,我为什么要努力去拉动那些像一尊佛一样纹丝不动的人,我觉得自己好累,好可悲。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我促动别人,最终会成就自己,我会在这种过程中收获新的成长,可时间长了,这种想法更像是一种自我欺骗,愈发悲凉。
前几天,跟柒功聊天,柒功说,释迦摩尼走后,有人成佛了吗?目前没有。为什么他还会做?因为他知道,这是种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觉得悲凉,是因为这件事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希望大家在促动之后,就能活跃起来,一起拆为已用,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练级,都迫切的希望通过拆书提升自己。每个人需要的成长路径是不同的,而我急于想把自己走过的这条很好的成长路径复制给还不懂它的人,可能我需要多一点的耐心去播种。
从1-1练级的紧张忐忑到如今在拆书帮随意的说笑逗唱,我把自己的舒适圈延展到了拆书帮的很多地方,但却仍有一些光照不到的角落。赋能,蕴藏着每一位拆书家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也是我的黑暗角落。2019年,我要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柒功说,要放下自己的小我,得到大我,放下大我,得到无我;回归那个本来,那才是你本来。而我想,索性将小我做到底吧。赋能,是为了不断扩充自己的适用边界,是为了让自己去做一些或许永远得不到回应的事情,是为了让自己更“宽”“容”,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小我”,可能有一天,做着做着,小我做到了尽头,就回归到了那个本来的我。
每个人都是一把火炬,2019年,希望自己做一个有能量的人,用自己的能量去播种星星之火,只管播种,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