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霍布斯鲍姆的史学理论文集。霍布斯鲍姆在书中探讨了历史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和它与现代世界的联系。这些范围广泛的论文论述了历史的撰写、历史的滥用及历史学家责任的问题;论述了社会的历史和“来自下层的历史”;论述了马克思和当前历史研究的趋势和时尚;论述了欧洲、俄国革命及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方兴未艾、堕落成性的普遍的野蛮。
这些论文展示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对研究历史的热情洋溢的信念,以及深邃的分析、广博的论说和独到的见解,这些足以令他实至名归。
2、《新编历史-元明清简史系列》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吴玉章不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当事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以娴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地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从而使此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回忆录的范围,并且赢得了史学界的极大尊重。
《南明史略》南明 (1644—1683)是1644年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
《北洋海军》本书原原本本地叙述了北洋海军创建、发展和在中日海战中失败的过程,并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北洋海军建立的背景,甲午战争必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北洋海军失败的历史教训及其深刻启示。
《明帝国衰亡史》作者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明代的政治、经济政策,这些政策造成的经济上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国家的衰亡。
《康熙大帝》本书稿概括介绍了康熙皇帝的生平和功绩,还着重介绍了康熙帝勤奋学习和重视子孙教育的影响,从四个阶段、四种境界和四点经验等角度介绍了康熙的读书之道。
《成吉思汗》作者系统介绍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从蒙古高原各个部落的斗争讲起,记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率领部众进攻西夏、金以及西征花剌子模,直至在攻打西夏的途中病逝。作者列举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对他辉煌伟大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简要梳理了他的生平大事年表。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梁启超》在时代大背景下,全面介绍了梁启超的生平、著述、政治、治学、文学,作者非常熟悉梁启超,对其政治活动及政治思想的剖析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袁崇焕》清史学者袁崇焕利用古文献记载,结合自己的史学观念,介绍了明末大将袁崇焕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以期弘扬袁崇焕的浩然正气,发扬袁崇焕的爱国精神。
《明史简述》本书论及了明朝开国其早期的部分历史大事。本书内容以正史为依据,重点突出,有论有据,文章中加注,有助于读者明确出处。
《明代援朝抗倭战争》本书全面介绍1592—1598年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击倭寇这一事件的核心
《四川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又称“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
《谭嗣同》本书介绍谭嗣同的生平及其所著《仁学》一书,书前又著名清史专家戴逸的导读,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于谦》本文论述于谦的生命历程,有四种境界: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元史讲座》作者系统地讲述了自蒙古部落的兴起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再到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过程,从经济、对外交往、文化传播、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介绍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3、《史记(精注全译)(全12册)》
内容简介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从文学价值看,它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叙理透彻,记事灵活。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本版本为一百三十一篇,除原有的一百三十篇外,还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收录在内,便于读者更全面、更精准地理解司马迁的理念与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