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效人际关系心理
如何做好课题分离?怎样做到拒绝他人?

如何做好课题分离?怎样做到拒绝他人?

作者: 淡烟清蓝 | 来源:发表于2023-08-30 12:59 被阅读0次

关键词:边界感;原则;懂得拒绝,懂的给出自己多的东西;不能想着回报;课题分离;伪命题;“我想成为一个让别人感到xxx的人”

  (1)课题分离的二三谈。

  课题分离是个复合词,只有知道什么是“课题”,才能够做到分离。

  课题是你自己要做的事,别人的课题是别人要做的事。在你做事前的准备,同样属于你的课题。

  课题分离不是不思考别人的感受、不顾忌可能的后果;它要求你在准备的时候好好准备,但在“做了之后”不再“预设”他人的反应,或者说对他人的回馈报以“自顾自的期待和导向”,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他人的课题,而非你的。

  简单来说,强化武器是你的课题;强化武器是否成功,是系统的课题。你可以做充分的事前准备:打最充足的材料,赚最充足的金币,做好心理预期,甚至购买付费道具......但既然你将自己的课题寄托在“概率”这一随机性化身般的系统上,人家如何掷骰子就是它的课题了。

  不妨用课题分离的视角,去审视“我想成为一个让别人感到舒服的人”这个目标。

  这显然是个伪命题;你无法期待别人如何回应。那么如何合理设定目标?要把劣构的、外界导向的目标分解。

  “我想学会在意他人感受;我想合理地表达思想,良好地控制自身情绪、我想待人真诚,想要亲切温和......”

  这就是一个分解好的良构问题,可执行、有反馈、易操作。

  So,take it easy.

  (2)什么才是利他,什么才是等价交换?

  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利他,有所求的付出是等价交换。

  付出,当然是付出你不需要的、有富余的,换取你所需要的;断然没有“挤出心上最后一点光芒,照亮别人”的道理,这很荒谬。

  如果他人想要索取对你来说重要的事物,除非给出你觉得“可以这样做”的回馈,否则学会合理拒绝是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经常陷入这样一种困局:“我明明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对我?”

  实际上,这是个伪命题。单从这个例子来看,“我对你好”是一种自顾自的行为,是将自己事物单方面地付出给他人;这种情况下,期待他人回馈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因为这是插足他人的课题,是没做好课题分离的表现。如果觉得“受伤,委屈或者不公平”,通常是付出了“自以为重要的事物”却罔顾这种事物在对方看来的价值,又或者只是付出了对自己而言不重要的事物,却进行道德绑架。无论如何,都不可取。

  当然,存在对方是小人的第三种情况。这种场合......请及时止损。珍爱生命,远离小人。

  另外一种常见的困局是,很多人在付出的时候觉得“亏”,面对别人的请求又不知道如何拒绝,从而陷入消耗。

  这是不懂得等价交换思维的经典案例。付出而觉得亏,是自觉应得回报而未得——从等价交换的角度来看,如果你将你的付出看做等价交换性质,那么就要明晰地提出要求;从利他的角度看,你的付出是自发的,这种情况下,期待回馈是不合理的。

  而不懂拒绝则涉及到个人边界感。只有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会不懂拒绝。等价交换是自由市场,谁来谁走都是自由,拒绝对自己无益的等价交换,或者更进一步——拒绝那些无理的索取,是非常正常的。人根本不应该为此产生心理负担。

  有一点需要注意:上述法则是人际交往的范畴,并不涉及权力让渡和人际的“寻租空间”,后者是职场学、厚黑学和话术的范畴。

  既然有困局,那么存在健康的生态吗?自不必说,当然是有的。

  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价值的“生产率”和“稀缺性”换取所需的资源;

  遵循利他原则的人,同样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将溢出的事物进行利他性给予,在自给自足的同时,期待小确幸的反馈。

  (2.5)什么是自身价值的“生产率”?什么又是“稀缺性”?

  概念本身并无特殊,但因为思考的逻辑方式很有趣,特此记录在案,以飨读者。

  试想这样一个现实案例:种麦子。在播种后全部靠天、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一亩地每年可以产出一单位麦子。

  通过更新农具,派人看管,同样是一年,产出提升为两单位。

  通过引入化肥、农药和收割机,一年的产出可能飙升到五单位,甚至十单位。

  但农具不是凭空产生、化肥农药与收割机亦不是白给——需要花钱的、需要掌握使用方法的、需要足够的眼光挑选合适物品的。

  你在某一事务上的专业程度,就是你的“农具、化肥和收割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定的,但同一单位时间的产出各有不同。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等价交换原则。A亩产十单位;B只有一单位。同样交换一单位苹果,A愿意付出三单位甚至五单位的麦子,对他来说这只是收成的三到五成;但B绝对无法、也不愿拿出“多年积累”换取一单位苹果。这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产出的重要性——人,总是要多做高价值的事情的。

  至于“稀缺性”的概念,两行文字就可以讲出:你能够生产牛油果、椰子或者香蕉——在这片“人际交换”的土壤上,可从未有别人能做到。别人愿意花远超你付出劳力的麦子去交换你的牛油果。这就是稀缺性:提供他人无法提供之价值的能力。

相关文章

  • 拒绝他人的勇气,来自课题分离

    温馨提示 全文1700字,阅读3分钟 -1- 早两年的奇葩大会2上,何炅、蔡康永坐在嘉宾席,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跑上...

  • 做好课题分离

    【关于读书成长睿智的】 9.21悦晨读好心情 不寻求他人的评价和认可,把孩子的事情和父母的事情分开思考,父母并不是...

  • 做好课题分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扰,很多时候这些困难都是别人带给我们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其实只要学会...

  • 父母如何做到课题分离?

    昨天晚上陪孩子做作业,作业的内容是熟练朗读英语绘本并上传视频。 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有陌生单词出现,他不会就问...

  • 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 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如何做课题分离? 首先判断这是谁的课题? 某种选择所得到的结果, ...

  •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读书成长睿智的】 9.17悦晨读好心情 做好父母与孩子的课题分离。 父母不必为孩子拒绝上学而苦恼,因为,是否...

  • 《被讨厌的勇气》(四)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人际关系并不止于课题分离,相反,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

  • 课题分离

    当孩子厌学辍学时,要做到课题分离,1课题分离是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提出来的,课题分离就是让大家知道什么事是自己负责的,...

  • #读书13#《被讨厌的勇气》109至127页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课题分离的终极目标是共...

  • 做好课题分离,回归轻松

    最近儿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会留点作业早上起来做。但他不早睡,早上又要早起,这点让我很担心,毕竟还在长身体,我怕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做好课题分离?怎样做到拒绝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xamdtx.html